地理教学反思与不足之处范文参考左右最新范文7篇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22-12-07 09:46:50     阅读:

我们在书写反思与不足的时候,需要注意条理清楚,优异的反思与不足能够增加职场人的文字水平。以下是无忧文档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地理教学反思与不足之处范文参考左右最新范文7篇,供大家参考。

地理教学反思与不足之处范文参考左右最新范文7篇

对地理教学反思与不足之处范文 1

初二学生通过上学期对八年级地理上册的学习,大部分对中国的地理概况已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如中国的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湖泊以及自然资源有了比较细致的了解,并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为本学期学习八年级地理下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要想让全体学生都比较系统全面地掌握地理知识,纳入新的学习轨道,还有待于今后的启发、引导。

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自己有了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充分利用课本中设计的“活动”,涉及读图或绘图技能的训练、材料收集和处理,需要动手做试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合作讨论等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多变的天气》教学时,我利用“活动”中提供的天气图,让学生像气象预报员一样播报城市天气,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本课所学的天气符号,还锻炼了学生读图、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地理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导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大陆漂移假说时,先让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样易使课堂更生动,同时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讲季风气候的形成时,我先让学生回子顾一下自己身边的风向变化的规律,再进行教学,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且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探究地理问题。

三、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针对地理学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

(1)歌诀法:如记我国的主要山脉分布可用此方法:东西走向有三横,北天阴,中昆秦。湘桂粤赣夹南岭。东北一西南有三撇,兴安太行巫雪峰,长白武夷中间横,喜马拉雅弧形山,珠峰傲立中尼境,八八四四第一峰。地理歌诀简洁而明了,方便记忆,在地理学习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图像法: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但平时许多学生对地图心存畏惧,地图应用能力较薄弱,指导学生多看图、识图、绘图、用图,并尽可能使地理知识图像化,做到以文析图、图文结合,尤其像地球的公转,中国的行政区划等知识难点。

(3)观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事物,联系课本上所讲授的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等,要使学生掌握正确学习的方法,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不断向学生“授之以渔”,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好学地理。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

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为此,我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教育,给予必要的关心、激励、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四、不足之处

(1)过程与方法的结合有待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角色的分工应细化,特别是组内的弱者应真正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有所提高,课堂不应总是尖子生唱主角,应使教学真正面向学生。

(2)师生的交流的平等性应加强。在提出问题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出发,而不是一味把学生的思路往自己设计的路上引,问题的设计不宜太大,应站在学生的认知角度剖析。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要求。

对地理教学反思与不足之处范文 2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新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寓教于乐;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求教师置身于整体的地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

今年我执教高三年级,反思以往教学上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思考今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尤显得紧迫而必要。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希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再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对教学观念和方法的反思

传统的教学在目标的确立和教学方法的处理上,主要是突出教师的主体能力,没有很好地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考虑进去。高三年级学时的紧迫使得我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教师教知识,一堂课下来,觉得很满,弹性时间不长,学生消化吸收的速度也慢。这样教学目标就很难在课堂中体现出来,重难点的不明确使学生学习被动,知识框架混乱。

对策: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二、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蓝本内容逐渐地浓缩为主要的知识点。在这方面的处理上,为了完成任务,我没有很好的处理蓝本内容与活动环节的关系,生搬硬套的痕迹明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成为课堂累赘。

对策: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应努力提高活动的“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景的创设要贴近学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重适时评价。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三、 对教学反馈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由于没有注重学生的层次性,以同样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进步。同时,很多学生在课后仍然对一些基础知识不明确,更多的原因在于我没有很好的教于分析方法而一味的就题论题,同样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对策: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以书本知识为基础,认真构建知识框架,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对地图的分析上,学会读图名、图例,了解题目要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课后及时辅导和解析,让他们更直接、更具体的接受知识。

对地理教学反思与不足之处范文 3

地理教学是一个教学过程,有输入与输出。从备课到上课,从测验到反馈,从批改到评讲,从评估到发展,一环扣一环,环环扣紧,螺旋上升,形成循环。备课不但备教材更要备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起点、思维特点,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课要把知识讲解得深刻透彻,更要设置活动,让学生去发现、发明、发挥;作业习题要有知识梯度和能力维度,设置情景,蕴含信息,考察能力。教师与学生是教学两个主体,教师占据传统优势,但不能居高临下,而应该蹲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心声,平等地交流,这叫心理辅导、心灵感应,虽然软性,但极重要。教师上课以后、练习之后发现教学缺陷,通过辅导弥补缺陷。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为此,我认为在初中阶段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处理好新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观的关系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环境,发挥平等中首席的作用。从以教材为主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主;从以讲授为主走向以指导学习、回答疑问为主;从统一走向分散,这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要屏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把握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契机。要参透新课程理念,挖掘新教材内蕴涵的深层次的功能,不能就事论事,按部就班,错失“动态生成”的施教良机。

二、处理好教师和学生角色转换的关系

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核心是学生的主体参与,上课是师生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而再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这必然使得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屏弃强制性的统一思想、统一语言、统一行动,淡化教师权威,允许多元思想并存。与学生真正建立一种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着精神交流与人格碰撞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平等的民主关系。

三、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新课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即让有阅读能力的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书刊、网络等,实现自主学习,实现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学习。在设计教学活动中,缩减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讨论、实验、观察及自主探究等等,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合作教学强调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合作交流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本质观。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教学氛围,创设通过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以帮助学生树立起合作学习小组,为学生提供多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增加学生间的互动时间和形式等;或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主动提出课堂合作学习的形式,自由选择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在“共生共进”的合作观念下,实现师——生、生——生的共同成长。

四、处理好学习活动与地理双基的关系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实验操作或深入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学习,或者是从他人的经验中通过再发现来学习。实践证明,只有在夯实“双基”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有条件地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自由发展。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融于有趣的活动中,真正实现在“做”中学,在“乐”中学。

五、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关系

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学生们主要是在“听”中学和在“看”中学。即学生听教师讲解,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音像,在听或看后思考、记忆,这是接受性学习。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即教师暂不把现成的结论给学生,而是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进而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思考问题、自行解决问题。和以前相比,更加注重过程。实践证明,不管是重结论轻过程,还是重过程轻结论都是不正确的;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合乎课改的观念。在学生经历了研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还没有得出规律性认识时,需要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性必要的演示和讲授。两种学习方式缺一不可,不能走极端。

六、处理好创设宽松氛围与学生自律的关系

新课程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但所谓的“宽松”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而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课堂上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做到收放有度,成分利用自己的调控能力,将课堂调控艺术与学生自律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演绎到最佳状态。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律作用,及时提醒学生自觉遵守学习纪律,调整学习状态,以饱和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多交流、讨论有价值的或有意义的话题,达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乱”的效果。

七、处理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初中地理教师备课时设计教学的主要出发点。从这个角度说,所谓的备课,实际上就是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不同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计划、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教学设计应该只是一个教学构想,而不是一份施工蓝图。即使教师深入调查,也无法完全弄清所有学生的情况。所以,新课程的教案应该是动态性的,灵活多变的。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改变甚至完全抛开事先写好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凭借已有的经验,在构想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课后要及时反思和总结,进而修订和完善教案。

八、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新课程认为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人格构建的文化中介,亦即“教材是范例”、“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是师生发展的平台”。要求教师应主动参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设计,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用教材促进学生发展,教会学会学习,发展情感,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整合教材、教具、图书、资料、网络、教师自身、学生等各种教学资源,以及教师的创造性和学生的创造性。对地理教材做出富有针对性的设计,进行创造性的实施。从周围地理环境和教材中优选整合教学策略,优选整合教学资源,从激发学生超越于知识之上的智慧、灵感、激情和创造性发面,来改善和优化整个教学流程。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的今天,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尽快转变教学观念,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对地理教学反思与不足之处范文 4

这一节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二节课,主要是为了教会学生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第一课主要让学生知道地理学习的方法,重点掌握学会看地图。方向的讲授是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在这节课的新课中,我基本上能完成教学任务,但还有以下地方做的不好:

1. 板书问题。板书是微型的教案,这两节课下来,我发现自己在板书这一块做得很不够,在实践中经常忽略。板书不够整齐美观,显得有点乱。经师父提醒,以后板书时应该做到:主板书放一边,副板书放另一边。

2. 在方向的判读讲解得不够细不够透,一定要强调读地图的时候先判断是一版地图还是有指向标的地图。要给学生强调一般地图的判断方向时,要面对地图,才能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

3. 在板书的时候,要注意标明。在总结时可采用幻灯片总结归纳,这节课的新课板书有点乱,以后可借助幻灯片总结。

4. 要尽快熟悉电子白板的使用。

这节课由于备课较匆忙,在板书和讲课思路方面有点混乱。以后,上课一定要熟悉课件。这节课在11班基本可以讲完教学内容,在10、12班重点讲解了方向的判断,并让学生不断练习,因此关于野外判定方向则没有讲解。野外判定方向可以在以后的总结课中略提一下,或者让学生课后阅读。

对地理教学反思与不足之处范文 5

新世纪之初,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强调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人从事地理教育教学近20年,经历了几次的课改,这次的课改,让我感受很多,下面仅从地理教学方式上进行反思。

一、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和情感体验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地理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现在的初中生思维活跃,由于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及观念意识,普遍对地理科不重视,在课堂上的情绪不是冷漠呆滞就是惟恐天下不乱。如果教师在教学观念上不更新,上课时只是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势必造成学生更加冷漠更加的不兴趣。因此,我们教师必须用“心”去施教,热切地关注学生。建立一种以师生个性全面交往为基础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

首先,我们教师的课前准备除了写教案,更需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了解学生的需要,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一是积极的旁观者,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尊重学生,赞赏学生,启迪思维,激励斗志,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三是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让学生学习在“热闹”中“有序”的进行。以“34个省级行政区”(《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为例,该片段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法中的讲述法组织教学则效果不佳。从教学方法创新角度出发,教师尝试以“快乐教学”中的巧用游戏法,采用多媒体技术制成“中国政区拼图”,引导学生开展拼图竞赛活动,寓教于乐,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活化了课堂教学。具体操作如下:

[教师启发]简要地介绍拼图游戏的操作方法及竞赛规则。

[学生活动]学生出于好奇,跃跃欲试地进入竞赛活动状态中:

第一轮:可以看课本(《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七页“1。7中国政区图”),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一、位于东北的3个省;二、位于北部边疆的1个自治区;三、位于黄河中下游的6个省、直辖市;四、位于长江中下游的7个省、直辖市;五、位于南部沿海的7个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六、位于西南的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七、位于西北的5个省、自治区。)在电脑上完成拼图。

第二轮:不可以看课本(同上),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同上)在电脑上完成拼图。

第三轮:正式开始竞赛,不可以看课本(同上),并按地理方位的排列(同上)在电脑上完成拼图。

[教师点评]对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肯定。成绩居前六名者,可以获得奖品(注:“中国政区拼图”竞赛游戏,在学生完成拼图时电脑可以自动记时)。

这样的教学方式使“死”图变“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游戏中体验了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快乐教学”。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创新精神得到了体现、创造能力得到了提高。不难看出,一堂课的质量与教学法创新性呈正相关。

再次,善于处理偶发事件,一要做到冷静沉着,不急不燥,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先把偶发事件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和最短的时间内。二要充分认识和挖掘偶发事件所包含积极因素,善于引导,即使进行批评也不能埋没了闪光点。总之,教师用自己热切的情感去影响着学生,关注学生,使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其乐融融,兴高采烈,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地理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信心是越来越强。

二、注重双方交流沟通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本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师生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仅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三、重视课本地图的使用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潜能?……需要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

地图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地理新课程中附有大量的插图,如八年级上册就有120幅左右,而且种类很多,有示意图、素描图、景观图、统计图、曲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等,并且均是彩色图。面对这些种类繁多的地图,作为教者,你想过没有在地理教学中应怎样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怎样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我们地理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识,关注学生对知识目标的认知和追求,更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和人生价值的确定,关注学生个性的张扬,注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主动探究,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针对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想一想自己是否正在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理论水平,是否已在研究学生心理动态的发展,是否想探究构建适应新课程的地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

对地理教学反思与不足之处范文 6

随着新基础课程教育的深化改革,帮助学生发展提升核心素养,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任务。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需求,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質疑地理课堂知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有效实现知识技能、实践能力与科学精神的全面发展。

一、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地理核心素养的综合思维意识培养,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地理事物与现象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从综合思维角度,展现地理知识的网络结构,让学生辨证的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的影响关系,引导学生利用所掌握的地理知识发现问题,通过综合思维观察地理事物现象的规律,有效促进学生对地理原理的理解。

例如,教学“城市环境问题”时,教师向学生列举煤烟、粉尘、城市工业废水、二氧化硫、电磁辐射等关于城市环境问题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源和污染物,让学生综合分析各个污染要素对城市环境造成的危害。从意识层面为学生树立综合思维解决现实地理问题习惯和体验,让学生通过自主分析总结得出,污染对城市环境以及人类健康的危害,加深学生对大气污染造成城市空气污浊和酸雨,工业废水污染会破坏地下水质等知识本质的理解,这时教师在引导学生综合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来思考探究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进而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掌握,明白城市的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影响。

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启发和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综合思维素养的有效性和实用行,通过问题情境罗列地理要素,引导学生掌握和理解事物的系统性和联系性规律,有效培养学生利用综合思维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增强学生区域认知能力

区域认知能力包含差异与联系、空间、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观点,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必备素养,可以让学生全面科学合理的内化,对地理区域人地关系的理性的认识,并深度理解和认知地理事物和现象规律。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角度分析区域的发展联系与综合特征,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逐渐培养和形成地理区域认知素养。

例如,教学“人口迁移”时,教师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从经济因素与自然环境生态因素入手,思考人口迁移的因素,激发学生区域认知的内在需求,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深圳特区城市与西部大开发的背景资料,指导学生从时代背景和整体角度思考造成的人口迁移的因素影响?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在讨论分析造成人口流动的原因过程中,提高学生地理区域认知素养。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全面区域认知的培养,让学生懂得运用物理知识在区域背景下去分析,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地理事物现象形成深度认知,还能让学生站在区域角度,自觉提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围绕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核心素养理念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可以有效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严谨性和创新精神发展,促使学生在分析、解释、交流的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实践环节,通主观体验让学生深入感受地理知识实践过程的作用和意义。

例如,教学“地球的运动”时,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地球自转、公转的规律以及地理意义,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前准备好小地球仪,课堂中教师首先利用三球仪向学生演示地球的运动过程,并让学生思考和观察地球是如何运动的?通过观察总结得出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和围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形式,当学生初步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后,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分组亲自操作地球仪自西向东慢慢旋转,通过小组合作观察、分析、交流,深刻的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学习氛围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必备条件,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素养,教师要重视课堂实践氛围的创设,为学生营造更多的实践展示机会,在培养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同时,有效激发学生对地理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科学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综合思维从多角度探究思考知识问题,使学生在良好学习氛围中逐步形成所具备的地理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地理教学反思与不足之处范文 7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通过使用新教材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转变自己的角色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

二、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3、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我们老师不要吝啬你的表场,学生的心灵是纯洁透明的,天真烂漫的,十分在乎老师那本来就不多的表扬,而伤心于老师的批评与指责。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努力作学生智能的催化剂。

三、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近一个月的教学中,我千方百计做到四个基本点:

设情景激发点,让学生都想学。

设思维展开点,让学生都会学。

设认知停点,让学生都学会。

设心理交流点,让学生都乐会。

其实,每当茶余饭后之时我还在反思:一些学生在上堂课的表现,思绪是否还游离在课堂之外?为什么个别学生上课时表情冷漠,眼神空洞,甚至上课经常不带书……或许是因为没有及时赏识他的各种变化?还是因为没有满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转化还有哪些好对策?我还在进一步不断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