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案设计意图范例5篇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22-09-29 09:30:04     阅读:

想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就必须养成制定教案的好习惯,教案是教师为了掌握课堂节奏预先撰写的文字载体。下面是无忧文档小编为您分享的地理教案设计意图范例5篇,感谢您的参阅。

地理教案设计意图范例5篇

地理教案设计意图1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下面我就《海陆分布》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当作案例来进行分析一下。

一、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师:同学们,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早已广被接受,但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却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叫做水球。”那么到底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

学生活动

1、观察地球仪和火箭升空的动画演示,觉得新奇。

2、学习小组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

3、由学生讨论后请学生代表发言,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

评析: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激发了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二、动手观察探究新知,观察思考,深入自学

1、师:引导学生旋转地球仪,开展“拥抱地球”活动,观察任何半球是陆地大还是海洋大?最后统计学生的拥抱结果,从而得出结论。(海洋比陆地大)

2、师:这个结果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讲是很容易的,而古代人认识海陆分布有没有那么容易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认识几位著名的探险家和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所作的贡献吧。

3师: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

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学生活动

1、随机的用双手拥抱地球,看看他们的右手大拇指所指的地方是海洋还是陆地。

2、观看展示。

3、观察不同的地图进行分析判断。

4、学生踊跃回答问题。

师:无论是哪个半球,海洋面积总是比陆地大,接下来请学生在图中找出海洋有几种表示方式?(海、洋、海峡)

师:看完海洋,我们一起来看我们熟悉的陆地吧。(引导学生区别大陆、半岛、岛屿和大洲)

学生看图巩固陆地和海洋的各种表现形式,并回答问题

评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不能改变的。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教师只能让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的能力,使学生在使用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学生也体会人类的认识世界是需要不断的探究和拼搏的,追求真理是人类的永远的目标。

三、师生互动突出重点

1、师:在地球的广大的海洋和陆地我们可以用六个字含盖全部。

(七大洲四大洋)

2、教师指导并和学生一起找七大洲四大洋。

3、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各大洲的轮廓及分布特征。

4、引导学生在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线。(大多数学生可以完成,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向组长和老师求助)

学生活动:

1、请一位同学带领全班学生认识七大洲、四大洋。

2、让全体同学根据世界地图,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3、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各大洲的轮廓以及和四大洋相对位置。

4、各小组在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线。

评析:师生互动有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师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种种有利条件,通过启发、引导、讲解、示范、督促、评价等等手段,使学生知道“应该学”和“怎么学”,使学生从愿意学、喜欢学到离开了教师也能学,这就是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教师因势利导,给学生自读、思考、质疑、认识、练习等独立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活动成为“多向”的信息交流,教学过程成为“立体结构”。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阅读、独立思考、相互议论如能和教师释疑和谐运转,学生不仅能学得深刻,而且能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自我意识,充分发挥主动精神。

地理教案设计意图2

【教学重点】

① 化学

元素—矿物—岩石之间的关系; ②三大类岩石及其成因; ③地壳物质循环

【教学手段】矿物标本,各类岩石标本

【教学过程】

(引课) 引导 学生

从周围环境入手思考:

陆地环境由哪些要素组成?各要素

之间有什么相互关系?特别是岩石与其它要素之间有什么关系?

(出示花岗岩标本)花岗岩是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组成的,石英的成分是什 么?→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矿物是由 化学

元素组成。

(板书)

一、组成岩石的矿物

1 .地壳中的 化学 元素

(读图)

地壳中所占比例较大的化学元素有哪些?化学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 下构成矿物,

举生活中实例或根据化学课所学知识说明有哪些物质是矿物, 这些

矿物是由哪些 化学

元素组成的?→明确有些矿物是单质,有些矿物是化合物。

矿物对人类最重要的是什么?标本是否可以称为矿产?

(板书) 2 .地壳中的矿物

1)矿物的概念

说明几种熟悉岩石的组成→明确岩石的概念

(板书)

二、岩石及其成因

1 .岩石的概念

2 .按成因分类

观察玄武岩、页岩、板岩等,

从外观上对三大类岩石进行区别→结合实物标本观 察教材中的图片→明确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特点。

(出示化石的岩石标本)

观察化石多存在于哪类岩石中?化石能够起什么作用?

(阅读资料和示意图)通过阅读了解有关地层和化石知识→完成示意图的问题。 (提问)

日常生活中常提到的矿石与岩石及前面提到的矿产有什么区别?如何评 价矿石的优劣?

(提问)

三大类岩石之间是否可以相互转化, 如何转化?用图示的方式表示出来。

(板书)

三、岩石相互转化与地壳物质循环

【设计思想】对本节教材的处理力求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岩石、矿物、矿产与 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 但 学生

往往忽略这些 地理

事物的存在, 因此教师在教学

中用亲自在野外采集的岩石或矿物标本其效果更好。

【板书设计】

第一节

陆地环境的组成——岩石

一、组成岩石的矿物

1 .地壳中的 化学 元素

2 .地壳中的矿物

( 1 )矿物的概念

二、岩石及其成因

1 .岩石的概念

2 .按成因分类

三、岩石相互转化与地壳物质循环

探究活动

某地区不同地层依次发现有三叶虫, 恐龙,

剑齿虎化石,

说明该地区缺少鱼类化 石的原因?

地理教案设计意图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的比例,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及空间分布。

3.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 4.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互助,游戏激趣等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

与课堂教学与经历整理、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领悟合作、互助、讨

论、交流的意义,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

2.教学过程:采用直观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3.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动眼、动脑、动手、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今天正确反映在地图上的海陆面貌,是无数人科学

研究的结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的比例,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及·空间分布

【教学难点】

1.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名称及空间分布。

2.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地球仪、世界地形图、自制各大洲轮廓剪纸图片。 2.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探究活动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同学们,我国航天英雄杨利伟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吗? (不是)那么你们是否知道世界上第一位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吗? (加加林)他说: “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该叫作‘水球’,而不应叫‘地球’。”这是为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世界的海陆分布》。

设计意图:通过设疑,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讲授新课』: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板书)

「活动一」:创设情境组织辩论:是“地球还是水球?”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讨论,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1.提出问题:观点a:应该继续称我们居住的家园为“地球”;观点b:应该把地球改为“水球”更为准确? 2.学生辩论:把全班分两大组,双方展开辩论,并让学生说出证明各自观点的理由。 3.印证观点:教师对双方的辩论给予评价鼓励后印证双方的观点。①出示地球仪:蓝色表示什么?(海洋) ②投影展示东西半球,东西半球分界·线是什么?地球表面大部分是什么颜色?说明了什么? ③展示: “南北半球”图观察是否蓝色面积大? 小结:通过以上的观察和印证,无论怎样平分半球,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半球上,都是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地球正如宇航员看到的,确实是个水球,但是人类生存在这个水球的陆地上,所以人们还是习惯把我们的家园叫“地球”。

设疑:那么,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分布有什么特点?

读教材“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看看地球表面海陆的面积比例各占多少? 学生总结:海洋占71%,陆地占29%,即“三分海洋、七分陆地”。(板书)

(拓展延伸)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的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情况,是无数的科

学家及像杨利伟这样的航天英雄拼搏奋斗和科学探究的结果,地球还有很多未被人类认识的领域,需要你们不断努力学习,为将来去发现和探究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承上启下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印象,将孤立的知识点穿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引起学生兴趣,直观、形象。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指导学生读图总结地球上水多于陆。提出疑问,调动学生好奇心;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二」:采用“分组抢答”的形式,理解有关概念。

1.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有关大陆、大洲、岛屿、大洋、海以及海峡的有关概念。 2.课件展示:大陆、半岛、岛屿、海洋的景观图,并让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出相应的位置。(看谁找的又快又准)

3.各组代表提问本组成员进行抢答: (1)说出大陆、岛屿、半岛和大洲区别。 (2)说出大洋、海和海峡的区别。

4.各组选一名代表,将上课前剪好的大洲轮廓,在组内进行辨别加深学生对大洲轮廓的印象。

设计意图:文字与图结合,分组抢答辨认。加深对概念的认识。并做到生生互动。

「活动三」:以游戏的方式完成:

1.选五组代表,分别演示将课件中的大洲和大洋名字,用鼠标拖动到相应的

位置上。规定当某一组代表演示时,其他代表转身不看。看哪个组完成得

好。

(答对,你真棒5分。答错了,要认真啊)

2、拼图游戏:用大洲轮廓图各组进行七大洲的位置排序。(评出最快的组奖励)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灵活运用地图掌握各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精神。

「活动四」:以“分组讨论”形式完成下列问题。

1.读世界地形图,找一找,想一想,不同的大洲一般以什么作为分界线? 2.分别说出亚欧、亚非以及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3.学生看世界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讨论后各组代表订正答案,并选出优秀小组)

①赤道横穿哪几个大洲? ②分别说出太平洲、北冰洋沿岸各有哪些大洲? ③分别说出北美洲和南美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亚洲、欧洲、非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 ④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大小顺序排列。

「活动五」:组织全体学生动手参与,用“简单几何图形”在一张白纸上进行“一笔画世界”的绘图比赛。(可选几幅画的较好的让学生传阅,给予鼓励)教师巡视查阅后,并引导学生对照找出自己图中的问题进行校正。 『达标练习』:(练习题三)篇2:林振文-初中地理-教学设计方案

第八章走进国家

第六节 巴西

厦门市上塘中学 林振文

一、概述

在湘教版地理教材中,巴西这节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亚马孙平原与亚马孙河、发展迅速的经济和人口与城市。这些内容充分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中区域地理部分《认识国家》中的下列标准:在地图上指出某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等。教材中活动的安排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中的活动建议:通过角色模拟讨论有关地理问题。例如扮演政府官员、热带丛林土著居民、世界环保组织成员、开发商等角色,讨论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问题。本节课的设计,基于《地理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突出了巴西自然环境的特点和亚马孙河流域的开发与保护问题。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转变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巴西的主要地形地势特点,并联系巴西自然条件特点,讨论该国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护热带雨林;并借此简单了解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涵义。

3、根据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亚马孙河水量特别丰富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世界政区图、巴西地形分布图等,分析巴西在世界的位置,及其所处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通过读巴西地形分布图,分析巴西以平原和高原为主的地形,及其典型的地形区——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并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文资料、开展小组讨论等,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亚马孙河流量大的原因以及巴西该如何做好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相协调。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对亚马孙地区开发中大规模毁林引起的环境问题的讨论中,激发环境忧患意识,懂得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人类活动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形成积极思考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学会倾听与尊重。

三、学习者分析

初一年级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多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兴趣。让学生感到学到了“有用的地理知识”,才能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因此,我设计了热带雨林风光图像,不仅突出了巴西的特色,而且增大了课堂容量,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借此简单介绍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升华主题。七年级学生地理知识的储备不够,要多联系前后知识,使学生知识形成系统,不仅增加了知识容量,而且培养了能力。之前的其他国家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国家地理的基本方法,但综合分析各地理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能力还较弱,还有待于锻炼。

四、教学重点

1、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及气候特征;结合地形和气候特征思考亚马孙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2、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性及措施。 1

五、教学难点

1、结合地形和气候特征分析亚马孙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2、分析亚马孙雨林现状和遭受破坏的原因及相应的保护措施,使学生懂得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意义,初步树立保护全球环境的观念;

3、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析热带雨林的成因及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

地理教案设计意图4

还有各种岩石标本、地震演示仪、火山喷发演示仪、语音地图(用专用教鞭指哪就自动说出这是哪)、水土保持仪、

地理专用教室设计方案

一、中学设置地理专用教室的重要性。

在中学设置地理专用教室,能更好地促使地理教学目标的达成,也是落实地理教学实践与应用环节的必要措施。地理专用教室体现了现代地理教育的场景、理念和功能,是实现素质教育,情境教育的重要措施。随着基础教育和地理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随着信息技术逐渐在中学课堂中的运用,地理专用教室的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中学所开设的理科课程中,物理、化学、生物均有实验室,唯独地理,因为人们的偏见和误解,被当做文科课程而无专用教室。从地理学科自身特点来看,地理教学需要大量的图片、模型、实物来增强其直观性,加深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实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提高学生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教学目标。

二、中学地理专用教室的基本功能。

地理专用教室是实施地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探究)型课程教学的基本场所,因此,地理专用教室应具有以下基本功能:

1、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实验活动,完成地理教学实践与应用。

实践和应用是地理教学亟待重视的环节,在实施地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探究)型课程中,地理专用教室具有落实地理观察、地理观测、地理演示、地理实验和制作等实践与应用要求的功能。

2、开展科技活动或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地理中的知识可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很多自然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许多学生对自然科学很感兴趣,但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这样的兴趣也往往被湮没直至放弃。利用地理专用教室中的仪器和模型,在课余时间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而且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也对国际课程Science的学习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3、革新地理课堂“教”与“学”的方式。

地理专用教室配备的现代化地理教学设施,要为学生创设地理学习的情境,提供获取最新地理信息的条件,满足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需要。

4、提供地理学习情境。

地理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从大气圈对流层的顶部到岩石圈沉积层的底部,从尚无人类的地质年代到文明繁荣的当今社会;地理教学内容涉及的对象十分丰富,从瞬息万变的大气运动到沧海桑田的地壳运动,从微观的矿物结晶到宏观的地球运动。地理教学内容具有时间和空间跨度大的特点,许多教学内容具有“不可见”性。地理教学内容的特点,要求地理专用教室能够提供地理学习

情境,具备展示新近地理信息、展示与教学内容同步的相关信息的功能。

三、中学地理专用教室配置方案(详配)

1、多媒体教学系统

多媒体教学系统整合现阶段各类电教设备。包括:

(1) 数字星球系统

数字星球系统是当前地理教室建设的核心设备,它能从平面到立体、一球变多球、静止到动态、展示过去、现在、将来地理变化信息,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营造浓郁的学科氛围。融文本、声音、图像、图形、动画、视频、平面、立体于一体, 营造能认知、能体验、能感悟的 新型教学环境。系统提供大量关于地球以及太阳系八大行星及其卫星、银河系及宇宙空间、四季代表星座的三维、立体、动态影像资源以及地球运动所引起的变化(天气、气候变化、昼夜变化、地表形态变化、火山、地震、海啸等等),探索地球上多样的生物与环境,虚拟演示,真实呈现最新的遥感遥测信息,系统还提供游戏、互动,为第二课堂增添奇光异彩。可利用 “ 数字星球系统 ” 积极开展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和拓展学习,

(2)旋转天体星象仪(含四季星图)

适用于北半球大多数地区。可演示不同纬度,不同季节、不同时刻的星空。演示不同纬度恒星升落和不同的方位,可演示小熊星座斗柄四季不同指向,可根据教学需要手动演示不同月份和时间各星座的位置和座相。

(3)多媒体中控台、计算机

用于教师操作,播放课件,操控仪器等。

(4)电子交互电子白板

电子白板、电脑、投影机组成交互式演示系统,电子白板可以完全控制电脑。电子白板上的操作在计算机上同步显示,并可存储。完全替代鼠标,具备一键式鼠标左右健功能;能通过电子白板软件的按键实现 powerpoint 上下翻页功能,方便教学。可以任何界面下书写,随意更换笔的颜色(任意颜色)和粗细。

(5)实物投影机、音响系统等设备

多媒体教学系统与数字星球系统是有机的一体,相互连接,相互作用,共同显现教学内容。

2、常规模型

(1)中国立体地形模型

可利用内置集成电路和发光管,显示主要地形区、主要山脉名称,使国界、省会、直辖市循环闪动,五大河流, 13 条主铁路按北京发往全国重要车站闪动。并可显示中国主要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铁、铜、铝土),且由多路开关控制,全显示和分条显示。

(2)世界立体地形模型

可利用集成电路发光管,分别显示主要地形区、主要山脉名称,首都、首府,世界十大河流,及世界能源和主要矿产分布。

(3)18种地形地貌模型

喀斯特地貌模型、流水地貌模型、海岸地貌模型、重力地貌模型、风沙地貌模型、黄土地貌模型、火山地貌模型、地震模型、板块构造及地表形态模型、断裂构造及地貌演变模型、褶皱构造及地貌演变模型、5种基本地形模型、丹霞地貌模型、冰川地貌模型、温室效应和酸雨模型、风化作用模型、石油和煤的开采

模型,等高线模型。

(4)平面中国政区图、平面世界政治地图

用于常规教学的基本教具,用于了解中国各行政单位的位置和概况及世界主要国家和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

(5)三球仪(日、地、月运行仪)

可模拟出日、地、月三者之间相当复杂的运动关系,能较为真实的展示月球相对于地球的运动,地球相对于太阳的运动,月球轨道和倾角及其变化,日食和月食的发生,月相的变化,地球四季变化,远日点和近日点等天文现象。

(6)政区/地形地球仪

包含一个教学用政区/地形地球仪,(直径1米左右,最好带底座可移动。)在学习地球的自转,地球上的基本点线,世界的大洲和大洋,各大洲的地形特点等内容时,可以将它移动到学生中间,通过学生的看、摸、转、思,更深刻地理解上述知识。

一个地球内部构造地球仪,在面向学生的一边,从“地面”到“地心”载取了一块,可以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理解经度和纬度的含义。

30个小型政区地球仪,作为学生探究及活动教具。

(7)教学沙盘

可用于区域地形地貌及等高线部分的学习,更直观,便于学生理解。

(8)气象与环保仪器

包括风向风速仪、气压计、雨量计、日照计、温度计、湿度计等,用于大气环境部分的学习辅助。

(9)学生用中国政区拼接模型

(10)实物标本

土壤实物标本,矿物岩石标本,地理野外实习用具。用于地球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土壤类型以及有条件下的野外实习。

(11)中学地理教学挂图一套

包括基本的世界气候分布图,世界1月及7月气温分布图,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中国气候分布图,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中国1月及7月气温分布图等。(如果可以制做成抽拉卷轴,像影楼中背景布的样式会更好。)

3、专用教室其他设备

(1)仪器存储柜

用以存储暂时不用的教学仪器。

(2)仪器展示柜

可放置各类地形地貌模型和学生用仪

器。

(3)小型书架、展板

用于放置各类地理报纸、杂志、书籍、

画报、光盘等,展板用于展示各类地理人物、

地理景观,新闻等。

(4)学生桌椅

30套学生桌椅。(可设计成右图样式)

图中①为课桌中部展示区,可用于展

示学生作品和公用教具等;②为学生课桌,

③为学生座椅,

可根据班级和小组人数随意

减少。

这样的布置更便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以及学生实践活动的进行。

4、教学软件资料

地理及相关学科的杂志、报纸、书籍、画报、课件、投影片、光盘等,例如,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央视探索发现、地理中国栏目视频等。

四、配置方案二(简配)

可利用教室目前现有的多媒体设备及课桌椅,再配置旋转天体星象仪和下列模型及资料:中国立体地形模型、世界立体地形模型、18种地形地貌模型、平面中国政区图、平面世界政治地图、政区/地形地球仪(教师用地球仪一个,学生用地球仪30个)、学生用中国政区拼接模型、中学地理教学挂图一套、小型书架、仪器展示柜、教学软件资料。

五、地理教室的设计

一般情况下,地理教室设置为一个教室、一间准备室(简配可不设准备室)。 平面布局和设计建议如下:

1、教室布置

(1)教室前面墙壁中间,一边保留黑板,另一边布置电子白板和投影仪。(简配可保留原有黑板、白板和投影的布置。)

(2)教室前面中间设电教讲台,讲台内集成计算机、中控器、DVD、音响系统。讲台旁放置三球仪。(简配可保留教室原有多媒体设备。)

(3)教室中心布置数字星球系统。(简配可不予考虑)

(4)教室两侧摆放18种地貌模型和展柜,用以陈列模型,也可展示学生的优秀地理制作。

(5)教室中部安排学生桌椅。

(6)教室后部摆放教学沙盘。(简配可不予考虑)

(7)教室两侧墙壁可布置展板或灯箱,展板用以展示地理景观、地理新闻、风土人情、地理科学家、地理新发现和新成果等。

(8)窗户上可设置带地图的卷式窗帘和遮光窗帘。

(9)教室后面可设置世界地形和中国地形模型以及世界和中国政区图。在图的上部墙壁可粘贴世界各国国旗。

(10) 教室顶部安装旋转天体星象仪,对其余部位进行彩绘或彩喷处理,勾画星空或蓝天白云的情景图案。

(11)教室内一角设地理书刊区,用以陈列与地理相关的书籍、杂志、报纸、光盘等,用于学生课余时借阅。

(12)书刊区旁设仪器存储柜。(简配方案,仪器较少的情况下可不设存储柜。)

(13)学生习作展示区,是利用墙面橱窗,展示学生在基础型、拓展型、研究(探究)型课程中的地理学习成果的区域。可展示社会调查报告、野外考察报告、实地景观照片、地理小报、地理旅行同记、小论文等。

2、准备室(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简配可不设准备室)

准备室主要用于两个方面:

(1)存放各类地理实验、演示、制作所需的仪器、材料和工具。存放教学用录像带、投影片、电脑用地理软盘、光盘等。

(2)为地理教学准备实验器材、材料、工具和供教师剪辑录像带、制作地理课件等。

地理教案设计意图5

一、活动目的

1.发展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能力,加深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掌握;

2.帮助学生更好认识环境,培养他们关爱地球家园、保护地球家园的意识;

3.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强学生间凝聚力,增强教师的向心力,进一步融洽师生感情。

二、活动安排

1.第一学期: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选拔地理小组成员,择机成立活动小组;配合课本进程进行自然地理观测活动。

2.第二学期:有步骤的开展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小论文的写作。

三、具体项目

1.自然地理常规观测:测量地理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观测星空、月相、特殊天象等;

2.配合教材进度,进行专题研究:如研究城市规划、国际热点问题、环保专题等;

3.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演讲、指导;

4.与其他学校兄弟组织交流、合作。

四、指导老师

全体地理老师为活动指导老师,主负责人苏秀萍老师。

附:活动案例I;

1、主题:“月亮”人类未来居住的星球

2、活动目的:通过参加论文写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天文意识、天文兴趣、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写作能力。

3、参加对象:本校七年级天文爱好者。

4、活动日期:2009年2月20日至2009年5月30日。

5、活动方法:天文老师给学生进行有关月球的讲座;学生在天文老师的指导下,自行收集有关“月亮”资料、信息;撰写小论文交少科站。

6、活动结果:撰写主题为:“月亮”人类未来居住的星球的科普小论文竞赛。

活动案例II;

1、主题;“火星”探测

2、活动目的:通过参加知识智力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天文意识、天文兴趣、探索精神、实践能力。

3、参加对象:本校八年级天文爱好者。

4、活动日期:2009年2月20日至2009年5月30日。

5、活动方法:学生在天文老师的指导下,自行收集有关“火星”探测器——“勇气”、“机遇”号的新发现、新线索、新课题等资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