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入WTO后我国教师教育现实问题的思考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3 06:09:31     阅读:

  [摘 要]本文客观地分析了加入WTO后我国教师教育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教师教育应着力解决的几个现实问题。
  [关键词]WTO教师教育 现实问题
  [作者简介]陆国志,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吉林四平 136000)
  
  一、加入WTO后我国教师教育面临的挑战
  
  加入WTO以后,我国教师教育面临诸多挑战。首先,世贸组织成员国及其教育机构或个人将与我国争夺教育服务市场。中国是适龄教育人口最多的国家,教育的潜在市场价值巨大。加入WTO以后,国外优越的资源和资金以及先进的办学经验、管理方式、人才培养模式等将对我国基础教育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加快发展我们自己的教育,形成教师专业化优势,提高竞争实力,是唯一的选择。其次,从事教师教育的优秀人才的竞争加剧。加入WTO以后,国际竞争更突出地表现在人力资源的竞争上。国外的某些机构或财团,将会利用优厚的待遇和工作条件争夺我国从事教师教育的优秀人才,对我国的教师教育提出挑战。第三,教师教育生源的竞争加剧。加入WTO以后,高等教育的招生考试制度将国际化,国外的办学机构会利用他们灵活多样的办学理念和机制,影响我国的生源市场,对教师教育的生源构成威胁。第四,对教师教育办学理念、办学体制、办学模式的挑战。加入WTO以后,教师教育培养出来的师资,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承者,必然是具有国际意识、竞争能力,能够培养出在人才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人力资源市场上游刃有余的优秀教师。所以,我国教师教育的传统办学理念、办学体制、办学模式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改变,才能免遭冲击。第五,对教师专业化的问题提出了挑战。加入WTO以后,要求教师教育培养出来的师资,应该具有占领教育服务市场的绝对优势,应该充分体现教师教育行业培养的人才在与其他行业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具有鲜明的不可替代性.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教师教育的健康发展。第六,对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提出了挑战。第七,对教师教育体系的开放性提出了挑战。加入WTO以后,由师范院校垄断教师教育市场的格局将进一步被打破,只有从我国国情出发,坚持以独立设置师范院校为主体的前提下,逐步建立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不断强化教师专业化水平,才能推动我国教师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加入WTO后我国教师教育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建立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
  教师教育体系由封闭走向开放,是基础教育发展对教师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是师资培养从数量需求转向质量需求的需要,是教师教育体系构建的未来方向,也是教育国际化的要求。1996年12月5日原国家教委印发的《关于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在师范教育体系的建设上,要构建体现终身教育思想、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师范教育体系。要建立和完善以独立设置的各级各类师范院校为主体,非师范院校共同参与,培养和培训相沟通的师范教育体系。”这一举措打破了我国传统的师范教育体系,确立了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开放性,拓宽了师资培养的渠道。目前,全国已有200多所非师范院校承担了师资培养任务,不仅缓解了基础教育发展的数量需求,同时也向传统师范教育提出了挑战,迫使师范院校不断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入WTO后教师教育必将进一步开放,教师教育的市场竞争也必将越来越激烈,这是教师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
  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育国际化的拓展,对教师的教育水平、学历层次的要求也会逐渐提高,这是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对教师职业提出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教师教育层次结构的重心正在逐渐上移,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由过去的中师、师专、本科3个层次逐渐向师专、本科、研究生(包括教育硕士)3个层次,直至发展为本科、研究生(包括教育硕士)两个层次过渡。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这一过渡期将是一个由试验到逐步推广的较长过程。
  
  (三)构建合理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提高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课程结构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要构建一套使新世纪的教师既有学科方面的专门知识,较高的学术水平,又有教师教育所特有的理论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新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即由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教育类课程(包括教育学原理、心理学原理、学科教学论、教育技术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学科教育实践课程、教育科学研究课程构成的多层次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合理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还应包括在教师教育全过程中所进行的专业责任感和服务精神教育的“空无课程”。教育理论教学和教学技能训练虽是教师教育的主要内容,但并不是其全部,因为责任感和服务精神也是对教师素质特有的要求,所以,教师只有凭借其学术与人格的双重魅力,才能达到教育影响人的目的。在构建合理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同时,也应该强化对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合理性的认定,从而保证教师教育的质量。
  
  (四)探索教师培养、培训的新模式
  近些年来,世界各国普遍拓宽了传统师范教育的概念,将“回归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概念引入师范教育领域,将职前教育和在职师范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师范教育将贯穿教师生涯的整个过程,由此提出了教师教育的概念。根据构建“学习化社会”的需要,教师应该成为“终身学习”的促进者,这就需要周期性地更新教师的科学文化知识,他们需要与其他学科的发展同步前进,并将这种发展融入其职业行为。因此,一次性的师范教育已不能满足教师适应未来的整个教学生涯的需要,局限在师范院校范围内的师范教育只是师资培养、培训的一个基础阶段,师资培养、培训应该构成教师的终身教育。所以,教师教育应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的—体化过程.教师的职前培养、在职培训制度的确立,对教师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目前的现实问题是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严重脱离,没有真正形成一体化格局。在加入WTO以后,随着教师教育结构布局的调整和对教师教育水平不断提升的客观要求,必须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新模式。这种新模式的主要要求是把对新教师培养和在职教师的培训作为教师教育系统工程的两大主要内容,从事教师教育的工作者不仅是新教师的培养者,更应是在职教师的培训者,把新教师的培养质量和在职教师的培训质量作为教育研究的主要课题;真正实现培养、培训一体化,创建一种新型的培养、培训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对教师终身负责的教师教育新模式。这种新模式要求传统意义上的师范院校与教师进修(或研修)院校在教师培养、培训中必须走融合发展的路子,必须形成一体化格局。
  
  (五)建立健全教师资格认定制度
  早在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教师职业必须成为一门专业的建议。对此,学者们的观点不一。有的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