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学习有感合辑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20-08-08 12:11:17     阅读:

【篇一】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是总书记2019年4月22日在中央财经委第四次会议上重要讲话的一部分。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做出了“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重要判断。这个重要判断,不是闭门造车、空中楼阁、相对数字,而是建立在务实、求真、科学基础上的准确判断。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为实现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提出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经过几代人艰苦努力、持续奋斗,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类发展指数排名和城镇化率不断提升。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9.1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折合超过1万美元,城镇化率达到60.6%,2018年人类发展指数排在第85位,是联合国引入这一指数以来,世界上唯一一个从“低人类发展水平”跃升到“高人类发展水平”的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2019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大幅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形成了超过4亿人的、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家电、汽车、住房条件等显著改善。2019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2019年,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正在由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高校扩招100万人,形成了完善的义务、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均预期寿命、农村居民接入电力的比例、饮用安全水源人口的比例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整体目标。城乡、区域、人群之间存在收入差距是正常的,全面小康不是平均主义。贫困人口发生率是绝对指标,环境改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是相对指标,还要持续改善。衡量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与否,既要看量化指标,也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态和现实获得感。  总书记虽然做出了“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重要判断,同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存在需要解决的突出短板。从群体结构分析,主要是老弱病残、孤寡老人贫困人口;
从区域分布分析,主要是深度贫困地区,东西部差距大。从领域分析,主要是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短板明显。笔者认为要填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需要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抓起:短期方面:要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做好以下工作: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解决好重点地区环境污染突出问题;
加快民生领域工作推进;
健全社保兜底机制;
加快各级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长期方面:一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咬定目标、真抓实干,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懈奋斗为总体目标。充分利用党委和政府资源优势,条块、区域结合做好顶层设计、论证和决策,规划可持续产业布局,避免产业布局重复、重叠,逐步形成产供销一套龙良性循环产业链条,深度扩大就业面,按照既定部署完成剩余脱贫任务,巩固脱贫成果,增强可持续性。在目前发展基础上向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力,同时持续做好东西协作和对口支援作为指令工作任务,抓实、抓透、抓深。二是从教育抓起。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延续和发展的基础,表现为社会教育和学校基础教育两种形式。其主要任务传承民族文化,塑造民族信仰,提高国民素质,树立家国胸怀,传承五千年积淀中华民族文化精华。青少年学校基础教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诚孝俭勤和”都是每一代领导对教育工作提出的宗旨。顶层设计要始终贯彻这个宗旨,不能背离和偏颇,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坚决取缔盲目不加分析的全盘接纳“崇洋媚美”、“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价值观。要对改革开放以来教材课纲进行全面梳理和改革,重点突出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观,从娃娃开始树立“家国意识、规矩意识、博爱意识、大局意识”,严防青少年失去民族信仰,家国情怀。全民教育方面:正确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坚定发展信心。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务必:“务必是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工作作风,务必是同志们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是对国家和民族发展政治思想教育的总原则,必须长期坚持和发展。当前,我们既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结合研究制定“十四五”规划,部署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总之,笔者相信在以习近平为中心的中央正确领导下,我们的明天会更好,东方睡狮必将昂首阔步,伫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篇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020年的热点话题和最终的检验节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并不断地为之奋斗。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关于聚焦补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工作目标,我们应该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首先要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的整体目标,而对于基层来说,我们应该更具体的落实本地的脱贫致富政策,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的开展脱贫攻坚项目,以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工作目标。

其次要把握好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关系。由于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全面脱贫”这一绝对标准来说,我们更应该从改善农民生活环境,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创业问题入手,秉承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发展观念,联合城镇企业园区,为农民提供合适的工作;
结合当地地理环境,开展相应的果蔬种植业并创立监管组织,以此带动农村脱贫进度,保障农村群众的基本生活。

最后要把握好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的关系。要衡量是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要看各项量化指标完成的情况,也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切实生活感受。对于基层干部来说,农村贫困户脱贫难是一个普遍问题,更有“返贫”现象发生,结合这一情况,我们在判定贫困户是否脱贫时,不仅要考核帮扶干部的各项指标是否完成、贫困户的基本生活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更应该考核的是贫困户是否学会了某项生存技能、贫困户的心理健康是否得到了治疗。由此延伸出的问题还有当地政府机构有没有为农村群众建立心理健康活动中心,有没有切实的关注农村村民的心理健康问题,有没有就农村群众的心理健康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和实际落实这些工作方案。

聚焦补短板,才能更好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而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为其部分。补短板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不断地完善部分,不断地改进部分,不断地补充部分,才能使整体成为更好的整体。

【篇三】

学习习主席阐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的文章,深刻认识到短板的问题需要及时解决,我们既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胜阶段,为打好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迎接2020年实现同步小康顺利到来,上下齐心,攻坚克难。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最后一年,突遇疫情,形势严峻。总书记在6日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凝聚共识、鼓舞人心,增强了我们攻克最后贫困堡垒的信心和决心。

回首过来的两年,作为共产党员的我,一直在帮扶路上不懈努力,为帮扶对象做了很多实事,完成每一次的帮扶工作,很有成就感。

我的帮扶对象当时识别成为贫困户时只有14岁,父亲在他年幼时意外去世,妈妈改嫁,他有两位姐姐,大姐已经出嫁,二姐在市区中学读高中,姐姐学习成绩很好,2017年考进了贵州大学。两姐弟相依为命,弟弟自己初中毕业后就打临工,姐弟一直享受国家的帮扶政策,同时也有爱心人士及单位支持学习的生活等费用。

2018年我接管精准帮扶工作,知道责任重大,我和搭档进行每月一到二次的走访,做好扶贫先扶智的工作,对务工户主及上学的二姐电话、信息、家访等形式的关心,鼓励年轻人积极向上,心存感恩。国家、单位、个人的帮扶是让他们度过难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幸福生活、实现理想,最后达到自己过得好,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也能伸出援助之手,做一个有用的人。

在帮扶路上,我们信心满满。单位送我的贫困户去厨师学校学习,获得一技之长,工作多有选择。贫困户打工期间,我向他打工的酒店介绍他的情况,酒店负责人很重视对他的培养及关心。

今年20岁的贫困户,喜欢装修工作,又去跟装修公司打工,做房屋装修,收入不错。他租房在市区,我常抽时间去他的住处看看,也常电话问候。

疫情原因,今年7月份大学毕业的姐姐和弟弟在市区租屋家中上网课,同时也在参加很多工作招聘考试,姐弟俩都很努力,积极乐观,生活有保障,很开心。

帮扶工作中,有很多敢于担当的党员干部、热心人群众,在党的正确指引下,我们国家取得的脱贫成绩令全世界瞩目和赞叹;
我们共产党员干部的不懈努力,源于党中央的持续关怀。祖国的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安康,是每一个共产党人的责任,昨天、今天、明天我们步伐坚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稳步迈进。

【篇四】

自新中国成立之日起,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付出了艰辛努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我们党和国家、对中华民族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我们党的奋斗目标看,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步,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又一座重要里程碑。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居于引领地位。我们推进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斗争,都要聚焦于这个目标,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在胜利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以后,在发展目标上作出的重大决策。党的十八大郑重地把它确立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步。从生态文明建设和脱贫攻坚来说,这是一个补短板、促平衡的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重要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强调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不能长的很长、短的很短;
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如果还有大量农村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没有明显提高,全面小康也不能让人信服;
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当前,我们尤其要紧紧抓住生态文明建设、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等突出短板,扎实推进、久久为功,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篇五】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文章中谈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整体目标,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并不意味着所有地区、所有市县、所有人届时都要翻番,更不意味着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届时都同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全国人民齐心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中华人民久经磨难,艰苦奋斗,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住房条件显著改善,家电得到全面普及,甚至寻常百家家庭也能购买汽车;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大大提升,九年义务教育得到全面普及,接受高等教育观念深入人心,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使百姓有病敢医,用电、饮水安全等问题也得以解决。国际社会普遍赞赏我国发展成就,认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优等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却不可否认仍存在短板。脱贫任务进入攻坚期,“两不愁”虽普遍实现,“三保障”的堡垒却亟待攻克;
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北方地区、农村等重点地区环境污染突出问题仍待解决;
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育幼养老等民生领域工作需加快推进;
社保兜底机制要更健全。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不应求全责备,扬长避短尤为重要。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景是光明的,就像跑步,虽有速度快慢之分,只要坚持,每个人都会到达终点。木桶能装多少水,往往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而不是最长的那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正确认识、解决面临的短板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显著提升,虽还有少数人、少数地区收入未达全国平均水平,但我们要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总要有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终将实现共同富裕。

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还有不到两年时间,我们要完成补短板这项硬任务,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

【篇六】

近日,《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文章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短板、弱项和问题作全面深入分析,并对怎样补齐短板提出具体要求,指明方向。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步。面对脱贫攻坚这场输不起的硬仗,绝不能因为时间紧、难度大、“骨头硬”而急躁冒进或是畏难厌战,越到最后越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经过几代人奋斗努力,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短板。老弱病残的贫困人口还比较多;
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方面的短板比较明显。因此,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强化政治担当,瞄准短板弱项,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问题,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我们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凝心聚力,一鼓作气,乘势而上,攻坚克难,以昂扬奋进的战斗姿态投入最后总攻,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为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奠定坚实基础。

【篇七】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始终聚焦的战略目标,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进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自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提出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以来,经过几代人一以贯之、接续奋斗,总体而言,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成效比当初预期的还要好。作出这个重要判断,是有充分依据的。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一些短板,必须加快补上。党的十八大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这就是我们的衡量标准,不宜再作调整。要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

二、把握好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整体目标,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并不意味着所有地区、所有市县、所有人届时都要翻番,更不意味着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届时都同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我国发展不平衡,城乡、区域、人群之间存在收入差距是正常的,全面小康不是平均主义。对此,思想上要统一认识、广泛宣传。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在于“全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全面”之重体现在,我们要建成的小康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之奋斗的小康社会,这个小康必然是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全体人民共建共享、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全面小康。全面小康目标实现与否,需要人民群众评判、需要国际社会认可、需要接受历史检验。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要靠“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仍然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使发展达到一个新水平。发展是硬道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破解前进道路上的难题,根本还是要靠发展。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三个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