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切实增强企业免疫力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20-02-18 08:57:07     阅读: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局“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的工作方针,如何适应行业改革发展的需要,怎样在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增强内审人员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上下功夫,如何通过这些日常的基础性的工作,使我们的内审工作上台阶,真正做到“抓基层、打基础、上水平”,浅见如下。

  一、企业内部审计现状

  1、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不高。传统的企业内审职能的定位主要体现在监督上,是对整个业务实行再监督,基本上是以查错纠弊、堵塞漏洞为目的。这种定位与当前企业发展状况基本相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从长远来看,随着我国烟草行业的发展,其内部审计仅定位于监督职能,满足于查错纠弊,显然是定位偏低,或者说是缺失。

  2、内部审计技术手段相对滞后于企业发展的需要。目前从审计证据的收集、审计信息加工、审计数据的传输和审计资源的合理调配上均相对滞后,仍处于原始的手工操作状态。虽然各个内审部门都配备了电脑,但仅限于使用简单的文档和电子表格,使电脑弱化成了计算器和打字机,制约了内审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的提高。

  3、内部审计项目内容不多范围不广。由于内审机构设立时间短,目前市局(公司)开展的审计项目仅有:固定资产及大额(大宗)物资采购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内部财务收支审计,缺少统一规范的后续审计制度,对审计结果和处理意见的落实情况不明,影响了审计结果的综合运用。审计内容也主要是围绕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完成等方面。在日常审计工作中,内部审计又往往是在规定的范围和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审计,使内部审计工作相对处于一种静态和滞后的监督状态。

  4、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有待提高。由于内部审计领域的不断扩展和审计层次的逐步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与内审工作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们的内审人员大多数是从财会等部门分离出来的,缺乏经营管理、法律法规特别是工程技术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审计职业判断能力弱,专业胜任能力有待培训提高。

  二、改进企业内部审计的几点浅见

  1、明确内审工作职责,定位体现内向服务性

  市局(公司)的内部审计应建立一个监督、评价和建议~体化的职能体系,以实现审计资源的集中管理、优化配置,审计方法的创新、高效运行,审计信息客观及时的上通下达,发挥审计“第三只眼”的作用。第一,应加强和各部门各科室的沟通和交流,提出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为实现市局(公司)的管理目标服务。第二,内审人员的审计重点要从传统的财务审计转向绩效审计,同时更多的关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问题,提倡监督与服务并重,坚持立足预防,抓早、抓小、抓苗头,通过前移审计关口,发现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后及时发出警示。

  2、创新内审技术手段,提高内审工作效率

  内部审计要适应发展的需要,创新审计手段,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计算机辅助审计。根据行业的特点和实际需要组织软件的引进、开发和应用,逐步建立功能配套、数据完备、操作简便的审计信息系统,实现审计证据收集、信息加工、数据传输和审计资源调配信息化、智能化,使审计信息具有适时性、可靠性、安全性、动态性和共享性的特点,从而变定时实地审计为实时远程审计,变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审计,变静态审计为动态审计,既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又提升了审计工作质量,使审计的监督作用得到加强。

  3、拓展内部审计领域,为行业的改革发展服务

  要紧紧围绕烟草工作的中心任务,突出内审的“内向性”和“免疫力”,立足企业经营管理需要,以经济责任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为龙头,以基本建设项目和大额物资采购审计为重点,以日常财务收支类审计为基础,拓展内部审计领域,坚持凡离必审、届中必审、重大开支必审、基建工程必审等“四个必审”,加大内部审计监督力度,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评价、服务与保障职责,为领导正确决策当好参谋,降低经营风险,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经济运行中的建设性和促进性作用。

  一是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确保经济安全高效的运行。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应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事前。主要审查计划、预算及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等,对未来的经济活动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评价,促使未来的经济活动方案更加合理,更加可行,更为有效;
二是事中。通过把经济业务的实施情况与事前的计划和预算进行分析比较,从中找出差距和存在的问题,督促有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修正计划、预算,使之更符合客观实际;
三是事后。对已完成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以进一步寻求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二是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促进企业增收节支。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本着效益优先的原则,改变以往经济责任审计单纯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的做法,把效益审计引入经济责任审计中,把审计工作的落脚点放在促进增收节支上,突出“六查六看”。即查财务收支是否合规合法,看有无预算执行不到位的问题;
查资产是否真实完整,看有无资产流失、侵占问题;
查重大经济事项决策是否遵循程序、民主科学决策,看有无基建、大宗物资采购等重大经济事项决策个人说了算,导致决策失误问题;
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看内部财务管理是否健全,是否按审批权限和规章制度办事;
查领导关注和群众反映的重大问题,看有无利用职权损公肥私等个人捞好处问题;
查上年审计指出的问题整改情况,看该纠正的问题是否纠正,有无屡查屡犯的问题。通过将经营者的经营业绩与任期前的情况进行纵向比较,对资产质量等情况加以比较分析,明确责任,评价被审计人所在单位发展潜力及其变化趋势,评价总资产和增量资产的结构和质量,审核评价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实绩,在经济决策科学性、用财方向合理性、建设成果真实性、内控制度完备性等方面的真实情况。

  三是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审计,确保预算的分解落实。要把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加强基础管理的重要任务,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预算规定,充分发挥预算硬约束作用,严格控制会议、差旅、招待费用,严格执行工效挂钩有关政策规定,控制成本费用水平。通过定期不定期地实施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检查预算调整是否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预算调整的理由是否充分、适当,重点检查是否建立科学的分析考核制度和是否落实了兑现奖惩措施,彻底解决“监而不控”或“监而难控”的问题,控制减少预算随意性,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增强预算的刚性。

  四是开展内部控制系统审计,促进企业健康有序运行。开展内部控制系统审计的重点是测试和评价,即测试是否存在程序违背和环节疏漏,控制系统是否到位,对营销、专卖管理等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符合性、有效性进行评价。2009年我们拟全面实行“经济业务报审表”和固定资产投资、大额物资采购及重大费用开支流程登记簿制度,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程序以及执行情况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发现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堵塞漏洞,严密内控措施,降低经营风险,使内部审计在企业的经营管理领域增加价值。

  五是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固定资产项目投资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在前期准备阶段检查立项、审批、征地、概算、设计招标等程序是否符合规定进行检查;
在实施阶段对施工、监理、采购招标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按合同规定和工程进度付款,是否超出预算进行检查并分析其原因;
在竣工决算投入使用阶段对工程质量、工期是否符合要求,对工程决算进行检查审计,坚持不审计不结算,先审计后付款。此项审计由于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目前可采取内审参与、协调和委托中介机构审计相结合的方法。

  六是开展实时后续审计,督促审计结果和处理意见的落实。要坚决杜绝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整改不力,年年提及,年年“照旧”,屡审屡犯的问题,维护内部门审计的权威性。一是要建立审计整改报告制度,要求被审计单位在规定期限内将审计发现的问题整改情况和审计意见落实情况书面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审计部门;
内审部门则要对被审单位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汇总和综合分析,定期报告。二要建立审计整改联动机制,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加强与财务、法规、后勤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按照规定的职能分工认真履行整改工作职责,齐抓共管,整体联动。三要建立审计整改跟踪督办制度。审计部门对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情况,要有重点地进行跟踪抽查;
对在规定的期限内未能整改、整改不彻底或确有困难一时难以整改的历史遗留问题要实行重点督办。

  4、加强内审人员的考核培训,全面提升内审人员素质

  内审人员是内部审计的直接执行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内审工作效果的好坏,因此加强内审人员的管理、考核和后续培训是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关键。一是要建立内审人员资格认定制度,提高内审人员的整体素质。二是明确内审人员的责任界定。如:违规审计、违规操作、渎职等造成的审计失误或审计风险的,应予以追究相应的审计责任。三是要规范内审人员的职业后续培训制度,注重工程项目、法律法规、信息技术、企业管理及新的财经政策和精神的学习培训,弥补知识缺口,增强专业技能;
还可硬性规定每年每个内审人员接受职业后续教育的时间不得少于多少学时,对于无故缺席或没有完成学时者,给予相应的处罚等。这样有助于内审人员了解行业动态、学习掌握新知识,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