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十年期末考试问答题题库(排序版)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20-09-22 18:08:12     阅读: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十年期末考试问答题库(排序版) (马全力整理的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盗传必究!) 说明:试卷号码:2508;

考试形式及比例:形考(30%、纸考)、终考(70%、纸考);

资料整理于2020年9月21日,收集了2008年1月至2020年1月中央电大期末考试的全部试题及答案。

0至3岁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有什么特点?[2009年1月试题] 0至3岁学前儿童语法的发展有什么特点?[2009年7月试题] 答:第一,单词句阶段。是指用一个词代表的句子,一般出现在 1岁--1岁半。单词句所用的词不是单独和某种对象相联系,而是和某种情境相联系。

第二,双词句阶段。是由二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有时也由三个词组成,一般出现于1岁半到2岁。

第三,能运用多种简单句,出现复合句。2岁以后,简单句增加。有时也出现复合句,但数量少,比例小。

第四,句中含词量增加。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说话所用的句子有延伸趋势,句中含词量增加。

第五,疑问句增多。2岁左右,婴儿开始使用疑问句,并呈迅速增长趋势。

第六,接尾策略。接尾策略是指婴儿不管实际情况,只选用问句末尾的一些词作答,主要发生在1岁半至 2岁半,3岁左右这种语言现象消失。

第七,抽象句子规则,进行系统整合。把一种新的语言现象纳人原有的语言框架,力图用原有的规则去解释、同化,即对句子规则进行系统整合。

第八,说话不流畅,表达常有“破句现象”。说多词句的句子时,常有说话不流畅,结结巴巴的现象。对 3岁孩子而言,这是正常的自然现象。

当幼儿进入围绕话题的自由交谈时,教师的职责和任务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009年1月试题] 当幼儿进入围绕话题的自由交谈时,教师的职责和任务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012年1月试题] 答:第一,教师必须在场。第二,教师参与谈话。第三,教师要观察记录幼儿谈话情况,了解他们运用原有谈话经验进行交谈的状态,明了幼儿谈话的水平差异,为下一阶段活动的指导作进一步准备。

儿童文学作品学习有哪些基本特征?[2009年1月试题] 儿童文学作品学习有哪些基本特征?[2010年1月试题] 答:儿童文学作品作为儿童学习内容,它具有以下的特征:
第一,围绕文学作品展开学习活动。文学作品是语言艺术的结晶体,每一个具体的儿歌或故事都含有丰富而独特的语言信息。学习理解文学作品是幼儿在活动中的首要任务。文学作品呈现的是书面的语言信息,幼儿需要有一个中介方式将书面语言信息转化为口头语言信息,需要通过聆听、诵读、阅读图画,观看动画等方式接受理解文学作品所传递出的信息。因此,任何一个文学活动都必须从文学教育人手,围绕一个具体的作品开展活动,让幼儿完全理解文学作品含载的丰富有趣的信息。

第二,包含感受、理解与表现的审美目标。文学作品作为艺术品,首要的是审美价值,其次才是其他的认识价值和娱乐价值等。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主要目标应是培养儿童审美能力和文学理解能力、想象力,而不仅仅是达成知识和道德的教育目标。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是一个包含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以及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想象的系列多层次审美教育活动。

第三,整合相关的学习内容。幼儿园的文学活动从文学作品教学出发,常常整合与其相关的其他学科内容的活动,使得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认识某一个文学作品中表现的社会与自然生活内容,促进他们对作品的感知理解。文学作品是社会知识、认知知识和语言知识的结合物,在设计组织文学活动时,根据具体的文学作品整合相关学习内容,就为幼儿提供了在这三方面协调扩充经验的机会 ,帮助幼儿完成整个语言学习的调整 。

第四,提供多种与文学作品相互作用的途径。发展是儿童自身的操作活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而建构起来的。儿童的语言发展,也是通过个体与外界环境中各种语言和非语言信息交互作用逐步实现的。幼儿园的文学活动,应当着重引导幼儿积极地与文学作品相互作用,通过多种操作途径让幼儿得到发展。用活动的形式来组织幼儿文学作品教学过程,意味着幼儿可以在动手、动嘴、动眼、动耳、动脑等各种途径学习中获得亲身经验。

鼓励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有哪几个基本方法可供参考?[2009年7月试题] 鼓励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有哪几个基本方法可供参考?[2016年1月试题] 鼓励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有哪几个基本方法可供参考?[2017年6月试题] 鼓励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有哪几个基本方法可供参考?[2018年1月试题] 鼓励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有哪几个基本方法可供参考?[2020年1月试题] 答:第一,放手让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第二,鼓励每位幼儿积极参与谈话,真正形成双向或多向的交流。第三,在自由交谈的活动过程中,适当增加幼儿“动作”的机会。第四,注意自由交谈中的个别差异。

行动研究法”有什么特点?[2013年1月试题] 答:行动研究具有直接针对性的特点。行动研究一般是针对即时问题加以研究,通过研究使问题切实得到解决。行动研究属于非正规性研究,其方案不一定很严密完善,而是随着研究与实践的进程逐步加以调整,在日常真实的教育中边行动边研究。研究目的是为了改进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所以有益于将教育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
行动研究是教师作为研究主体,所以也有益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当然行动研究法也存在局限:因为是非正规性的,不可能严密控制条件,因此其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不够。

行动研究法比较适合我国的国情,有益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它对实践中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分析概括提炼上升,形成规律性的认识,适于进行教育技术性、开发性课题研究,解决“怎么做”等有关具体教育措施、操作方法方面的问题。

简述对语言“约定俗成”性的理解。[2009年1月试题] 简述对语言“约定俗成”性的理解。[2010年1月试题] 答: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由社会约定的,用什么样的“音”去表达什么样的“义”,完全由社会约定,因而这种音义的任意性关系又叫约定性。“约定俗成”的含义:第一,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完全是任意的,音义结合的任意性是人粪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用什么样的声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用什么样的语音表达,是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并共同遵守的。

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符号创制之初而言的,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就对人们有强制性,每一个人都只能接受它,如果破坏约定擅自更改,就必然遭到社会的拒绝。所以,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是对立的统一,人们不能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

简述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理论的主要内容。[2009年7月试题] 简述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理论的主要内容。[2011年7月试题] 简述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理论的主要内容。[2014年1月试题] 答: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
后天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认为儿童学习语言是对成人语言的临摹,儿童语言只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否定或轻视儿童在语言获得中的主动性及其先天因素的影响。

先天决定论强调先天禀赋的作用,认为儿童生来就具有一个语言学习装置,儿童接触一定数量的语言后,就会利用这种装置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学会了具体的语言。

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认为,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个体的认知结构来源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语言的习得不是本能的、自然的过程,强调智力成长和语言发展之间的关系,关注儿童的经验背景和成长中的智力对其交往能力的影响。

讲述活动有哪些基本特征?[2009年1月试题] 讲述活动有哪些基本特征?[2011年1月试题] 答:第一,讲述活动需要有一定的讲述对象。

第二,讲述活动是培养独白语言的主要途径。

第三,讲述活动具有相对正式的语言情境。

第四,讲述活动中需要调动幼儿的多种能力。

如何从倾听、表述 、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四个方面理解《纲要》的语言教育目标?[2009年1月试题] 如何从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四个方面理解《纲要》的语言教育目标?[2014年1月试题] 如何从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四个方面理解《纲要》的语言教育目标?[2017年6月试题] 如何从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四个方面理解《纲要》的语言教育目标?[2018年7月试题] 如何从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四个方面理解《纲要》的语言教育目标?[2020年1月试题] 答:第一,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倾听是儿童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是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运用的方式,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

第二,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一定的语言内容、形式、方式表达和交流个人观点的行为,是幼儿语言学习和语言发展的主要表现之一。只有懂得表述的作用、愿意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见解,并且具备表述能力的人,才能真正与人进行语言交际。

第三,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幼儿在学习文学作品中形成的综合语言能力,能够增强他们对语言核心操作能力的不同层次的敏感性,因此要尽可能给幼儿创造学习各种文学作品的机会。

第四,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等感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法,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如何对O至3岁的孩子开展早期语言教育活动?[2011年7月试题] 如何对O至3岁的孩子开展早期语言教育活动?[2014年7月试题] 如何对O至3岁的孩子开展早期语言教育活动?[2015年1月试题] 如何对O至3岁的孩子开展早期语言教育活动?[2019年1月试题] 如何对O至3岁的孩子开展早期语言教育活动?[2019年7月试题] 答:第一,为婴儿提供良好的言语示范和榜样。婴儿最初掌握的语言主要是通过周围语言环境的模仿而获得。成人要多跟孩子交谈,用规范正确的发音、丰富正确的遣词造句、生动的面部表情、富有变化的语调,为婴儿提供良好的言语示范和榜样。

第二,培养儿童多看、多听、多说、多练的好习惯。①多看。带婴儿直接接触外界环境,观察各种事物,形成语言发展必需的感性经验;
还可以让婴儿通过看图片、图书、电视、电影等获得现实的语言知识。②多听。培养婴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口语的先决条件,可以有意识地让婴儿听歌曲、故事、童谣及自然界的各种声音。③多说。成人要想方设法创设婴儿说话的环境,利用一切机会与婴儿交谈,鼓励婴儿说话。④多练。采用多种方法让婴儿反复练习,及时巩固学习效果。

第三,开展早期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从小激发婴儿阅读兴趣,养成睡前倾听文学作品的习惯,并用多种方法进行指导,让孩子感受和理解作品语言、情节,还可以集体开展早期阅读,培养阅读习惯。

第四,随时帮助婴儿正确使用语言。当婴儿受语言水平所限,出现词不表义、“破句”时,成人应正确对待这些现象,把他们看作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并正确示范,积极引导婴儿模仿,直至他们成功理解语词、掌握语句。

如何对3至6岁儿童开展词汇发展的教育活动?[2013年7月试题] 如何对3至6岁儿童开展词汇发展的教育活动?[2020年1月试题] 答:第一,帮助幼儿丰富词汇。①多让幼儿学习实词;
②在自然的交往中学习新词。

第二,帮助幼儿正确理解词义。①让词和相对应的事物同时呈现;
②运用媒介资料,提供直观的词汇信息;
③学习儿童文学作品,提高幼儿词汇理解水平。

第三,帮助幼儿准确运用词汇。①提供正确的用词典范;
②及时而巧妙地纠正幼儿用词错误的现象;
③利用和创设机会,鼓励幼儿积极使用语词。

如何开展早期阅读中的亲子共读活动?[2011年7月试题] 如何开展早期阅读中的亲子共读活动?[2014年1月试题] 如何开展早期阅读中的亲子共读活动?[2017年1月试题] 如何开展早期阅读中的亲子共读活动?[2018年7月试题] 答:第一,选择适龄的读物。

第二,以身作则培养家庭的阅读氛围。

第三,读书给儿童听,唤起儿童的情感共鸣。

第四,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共读。

第五,善用故事录音带。

第六,采用多种参与形式。

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系统性?[2009年1月试题] 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系统性?[2010年7月试题] 答:第一,从语言的层级看,语言的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第二,语言要素内部各个单位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这些单位互相影响。

第三,各个单位之间的组合具有功能上的联系,同时一个单位往往有许多具有相同功能的单位形成一个聚合,可以互相替换。

如何让孩子多通道地参与欣赏文学作品?[2015年1月试题] 答:第一,作品欣赏与教学媒体相结合。

第二,作品欣赏与音乐活动相结合。

第三,作品欣赏与游戏结合。

第四,欣赏作品与美术活动相结合。

如何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渗透语言教育?[2009年1月试题] 如何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渗透语言教育?[2010年1月试题] 如何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渗透语言教育?[2011年7月试题] 如何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渗透语言教育?[2013年1月试题] 如何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渗透语言教育?[2016年1月试题] 如何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渗透语言教育?[2019年1月试题] 答:第一,在日常交往中指导儿童学习语言。成人可以通过日常交往了解儿童语言发展的现状,在交往中为孩子提供语言示范,丰富幼儿的词汇,还可以在帮助幼儿建立生活常规的过程中,提高幼儿理解并按语言指令行动的能力。

第二,通过常规主题活动发展幼儿的语言。得当的常规主题活动中可以调动幼儿大的热情,丰富幼儿的语言,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

第三,通过区角活动发展幼儿的交往语言。教师要鼓励儿童同伴之间的谈话,并利用巡回指导的机会引导儿童扩展谈话内容。

什么是语言能力?[2012年7月试题] 什么是语言能力?[2014年1月试题] 什么是语言能力?[2016年1月试题] 什么是语言能力?[2018年7月试题] 什么是语言能力?[2019年7月试题] 答:语言能力一方面是指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基本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听说读写四项;
另一方面是指分析语言的能力,它是以语言和语言形式本身作为分析观察的对象进行知觉的能力,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各语言层次(语音、语感、语义、语法、修饰等)和各语言单位(词、词组、句子、篇章等)所具有的特征的知觉上,带有较强的直觉性。上述两方面能力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在语言使用的动态过程中得到统一。

实地观察评价法和间接信息评价法、自我评价法和他人评价法各有什么优缺点?[2009年1月试题] 实地观察评价法和间接信息评价法、自我评价法和他人评价法各有什么优缺点?[2011年1月试题] 实地观察评价法和间接信息评价法、自我评价法和他人评价法各有什么优缺点?[2016年1月试题] 答:第一,实地观察评价法具有全面客观、鲜活原生态的特征,能比较真实地反映活动的本来面貌,可信度比较高。但实地观察评价由于组织评价要求的即时性,状态展现的短暂性,所以对评价者的时间、精力要求都比较高。

第二,间接信息评价法的语言教育信息材料具有可反复回放、重现的特征,能灵活地按照需要再现当时的活动情境,方便组织安排,可以用来不断的、多层次评价剖析,也便于深入研究、探索规律。但是由于信息资料均来自于间接,如果信息失真就会使评价失去意义。因此,间接收集的信息尽量要求做到保持原貌,力求以最真实的状态呈现,使评价减少不必要的误差。

第三,自我评价法不受时间和场合的限制,简便易行,省时省力,可以在较长时间内连续操作,机动灵活,有利于发挥评价对象(教师)的主体作用。但由于缺少外界参照系,不易进行横向比较,所以容易出现过高或过低的趋向,其结果的客观性较差。

第四,他人评价法客观性强,有利于避免主观片面性;
可信度较高,可避免对自己评价过高或过低;
也有利于优秀经验的及时分享与推广。但要求较高:组织者需有专业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和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团体成员间能真诚合作,相互探讨、共同提高,而不是一团和气尽说好话,或者故意找茬。他人评价法相对于自我评价法而言,比较化费精力和人力,故不大适宜频繁进行。

视听讲做结合法”在具体运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009年1月试题] 视听讲做结合法”在具体运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012年7月试题] 答:第一,辅助材料来源于幼儿生活。

第二,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第三,教师的提问具有开放性。

总之,运用视、听、讲、做结合法让幼儿学习语言,可使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促进语言发展的同时,也获得了认知发展。

听说游戏活动有哪些基本特征?[2009年7月试题] 听说游戏活动有哪些基本特征?[2011年1月试题] 答:第一,在游戏中蕴含着语言教育目标。

第二,将语言学习的重点内容转化为一定的游戏规则。

第三,在活动过程中逐步扩大游戏的成分。

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2009年1月试题] 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2011年1月试题] 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2013年7月试题] 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2015年1月试题] 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2017年1月试题] 答:首先,语言是一种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人类社会之外是没有语言的,社会属性是语言最为基本的一种属性。

其次,在人类的交际工具中,语言是最重要的。人类的交际工具除语言外,还有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以及手势、表情等。文字记录语言,处于从属地位,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旗语、电报代码、数学符号等交际工具,大多是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且在特定领域内为社会服务,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体态语只能作为辅助交际工具,代替不了语言交际的功能。

为什么说语言是思维工具?[2012年1月试题] 答:语言和思维形影相随,不能分离。思维活动,尤其是抽象思维活动,必须借助于语言,不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语言也是认识成果的储存场所,思维的成果需要语言表达出来。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没有语言,没有句子,概念也就无所依托,推理进程难以进行,思维也就不存在了。如果没有语言,思维活动不能进行,思维成果也无从表达。

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有什么特点?[2010年1月试题] 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有什么特点?[2012年7月试题] 答:一般而言,学前儿童只掌握基本的口语词汇,他们对词汇的掌握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范围的扩大,以及对词义理解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

第一,从9个月开始真正理解语言。

第二,1岁至1岁半阶段:头脑中关于词和具体事物情景的联系越来越多,能理解更多的词和简单的句子。

第三,1岁半至2岁阶段:词汇量的迅速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能摆脱具体情境制约理解词语。

第四,2岁至2岁半阶段:词汇迅速增长,对词义的理解日益加深,词的概括程度进一步提高。求知欲强烈,对新词感兴趣。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哪两大方面?[2009年7月试题]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哪两大方面?[2012年1月试题] 答: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
第一,进一步探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功能和作用。①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和行为的社会化进程;
②提高学前儿童的学习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
③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兴趣;
④学好口语,提高早期阅读能力,为学业成就和未来成功打好基础。

第二,解释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过程及现象,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与教育规律,并运用规律来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有哪些内容?[2009年1月试题]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有哪些内容?[2010年1月试题]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有哪些内容?[2011年7月试题] 答: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
第一,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评价。①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水平的评价。②对幼儿语言学习行衣评价。

第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①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②渗透在日常活动(包括生活活动)的非正规语言教育活动。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有哪些原则?[2009年1月试题]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有哪些原则?[2010年7月试题]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有哪些原则?[2011年7月试题]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有哪些原则?[2013年7月试题]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有哪些原则?[2017年1月试题]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有哪些原则?[2018年1月试题]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有哪些原则?[2020年1月试题] 答:评价是与教育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所以评价要注意遵循以下的原则:
第一,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对评价要有正确、完整的认识,充分发挥评价的鉴定功能、诊断功能、改进功能、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评价不仅仅是为了甄别、检查儿童学习和发展状况,同时也是为了提供真实的信息,使教师、家长了解孩子语言发展的现状,以便实施针对性的策略,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

第二,客观公正的原则。首先要制定或者参照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确定评价方案,事先尽量考虑周全,减少误差;
其次评价过程必须规范,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公正,而不能主观武断、掺杂个人的感情或情绪因素,妄加评论和指责。如果评价者不能客观公正地对待评价对象,则会产生不良的后果,使评价活动失去其真正的意义。

第三,参照性原则。参照性原则是指制定的评价标准要有依据。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评价标准的制定,首先要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性质的文件,这是确定语言教育活动评价标准的根本依据;
其次要依据幼儿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根据儿童在每个年龄段应有的水平作出恰当的规定,不可任意提高或降低标准;
再次要依据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目标不但是教育活动组织和实施的指南,也是教育活动评价的指南和参照的依据。在评价过程中,那种脱离目标另定标准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第四,连续全面性的原则。教育实践是一个不断的运动、全面地发展的过程。教育评价必须要连续不断地对语言教育活动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各个构成要素进行全面的评价。这就要求评价者既要对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也要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
既要对语言教学的目标进行评价,又要对活动的内容、方法进行评价;
既要对教具、学具的运用进行评价,又要对师幼互动进行评价等。同时评价的方法和工具还应有连续性,对评价的资料要进行妥善的保存,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的连续全面,反映出学前儿童语言动态发展的轨迹。另外还应关注评价个体的差异性、评价主体的互动性、评价内容的多元化等原则。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有哪些重要特点?[2009年1月试题]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有哪些重要特点?[2010年7月试题]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有哪些重要特点?[2012年7月试题]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有哪些重要特点?[2013年1月试题]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有哪些重要特点?[2015年7月试题]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有哪些重要特点?[2017年6月试题]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有哪些重要特点?[2019年1月试题] 学前儿童语言学习有哪些重要特点?[2019年7月试题] 答:第一,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主动建构的过程。首先,儿童在与成人交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接触到了语言环境,这个环境为他们提供了种种语言模型,足以用来选择。只有那些他们能够理解、能够模仿的模型,才会被有意识地挑选上,并被不断地加以模仿和练习。其次,与此同时,儿童语言模型稍加改动,增添、减少或变换个别语言单位,作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种根据自己需要进行的创造性和变通式的模仿,正是儿童主动参与语言构建的过程。此外,成人在与儿童交流时,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儿童对语言的接受和模仿,成人所提供的语言模型也会义剑儿重自身特点的影响。这就是儿童对语言环境的反作用力。

第二,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是语言个性化的过程。每个儿童所依托的语言环境都不一样,既有的经验和语言的积累使得儿童在交往中带有鲜明的个性印记。特定的语言习惯显现其语言个性这种个性可以从语言使用的句式、词汇、口头禅甚至是语调体现出来。除去语言表达的形式的个性化之外,语言内容同样呈现出个性色彩。不同的儿童在语言学习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他们对话题的偏好、句式的选择都呈现明显的个体差异。在学习过程中的速度、效果,运用语言交际的积极性也各有不同。

第三,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是语言综合化的过程。语言本身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儿童在学习语言的时候,语音和语义是必须结合在一起学习的,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往往就是他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同时,语言的学习也儿童在其他领域的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儿童的成长成熟通过语言的成长成熟表现出来。

第四,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是循序渐进、逐步累积的过程。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并将其运用成熟,会经历从无到有、积少成多、逐步完善等过程。

学术研究多元化研究的趋向,哪些方面将受到关注?[2013年1月试题] 学术研究多元化研究的趋向,哪些方面将受到关注?[2016年7月试题] 学术研究多元化研究的趋向,哪些方面将受到关注?[2017年6月试题] 学术研究多元化研究的趋向,哪些方面将受到关注?[2018年1月试题] 答:第一,学前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第二,生活性和整合性;
第三,发展儿童语言智力;
第四,视听文化的利用;
第五,影响儿童语言教育因素的研究。

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社会因素有哪些?[2011年1月试题] 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社会因素有哪些?[2014年7月试题] 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社会因素有哪些?[2016年7月试题] 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社会因素有哪些?[2018年7月试题] 答:第一,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1)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活环境。语言中各要素的复杂程度造成了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习得方式和习得顺序的不同;
家庭和社会的文化素质以及幼儿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对儿童语言习得的影响很大;
不同的生活环境对儿童的语言习得也有影响。(2)教育的差异。

第二,成人语言观的影响:成人的语言观念可以体现在对待口语和书面语的态度,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地位,对本民族语和外语的态度等等,这都对儿童的语言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

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主要有哪些因素?[2009年1月试题] 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主要有哪些因素?[2010年7月试题] 答:第一,生理因素。生理因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整套健全发音系统,包括肺、器官、喉头、声带、口腔、鼻腔等;
二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健全,涉及到儿童接受信息、分析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
三是感知觉系统的完善,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

第二,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包括知识经验的积累、认知能力的发展、心理素质的差异三个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大脑的认知能力。

第三,社会因素。较为重要的是儿童的社会生活环境,成人语言观和儿童教育观的影响。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法一般有哪些?[2009年1月试题]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法一般有哪些?[2010年1月试题]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法一般有哪些?[2012年1月试题] 答: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法,实质上是成人为发展幼儿的语言创设条件和提供机会,让儿童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支持、鼓励、吸引幼儿在与人、物、环境、材料等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发展语言。幼儿园语言教育方法。一般的有:示范模仿法、视听讲做结合法、游戏法、表演法、练习法等。

第一,示范模仿法。示范模仿法是指教师通过自身规范化的语言,为幼儿提供语言学习模仿的榜样,让幼儿始终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自然地模仿学习。教师的示范是学前儿童进行语言模仿的基础。

第二,视听讲做结合法。“视”是指教师提供具体形象的讲述对象,让幼儿充分地观察;
“听”是指教师用语言描述、启发、引导、暗示、示范等,让幼儿充分地感知与领会;
“讲”是指幼儿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地表述个人的认识;
“做”是指教师给幼儿提供一定的想像空间,通过幼儿的参与或独立的操作活动,帮助幼儿充分构思,从而组织起更加丰富、连贯、完整、富有创造性的语言进行表述。视听讲做结合法的四个方面必须有机地结合,“视”、“听”、“做”都是为“讲”服务的,在“讲”的过程中,促使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第三,游戏法。游戏法是指教师运用有规则的游戏,训练幼儿正确发音,丰富幼儿词汇和学习句式的一种方法。游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目的在于提高幼儿学习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促进幼儿各种感官和大脑的积极活动。游戏法幼儿语言教育中常见的活动方式之一。

第四,表演法。表演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前儿童扮演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根据作品情节的发展,通过对话、动作表情等再现文学作品,以提高口语表现力的一种方法。

第五,练习法。练习法是指有意识地让幼儿多次使用同一个言语因素(如语音、词汇、句子等),或训练幼儿某方面言语技能技巧的一种方法。通过练习,学前儿童可以加深理解语言教育中的有关内容,牢固掌握有关的语言知识,熟练运用语言技能。

与传统的儿童语言教育相比,学前全语言的教育有什么新要求?[2009年1月试题] 与传统的儿童语言教育相比,学前全语言的教育有什么新要求?[2010年7月试题] 与传统的儿童语言教育相比,学前全语言的教育有什么新要求?[2014年7月试题] 与传统的儿童语言教育相比,学前全语言的教育有什么新要求?[2015年7月试题] 与传统的儿童语言教育相比,学前全语言的教育有什么新要求?[2019年1月试题] 答:第一,强调在重点发展儿童口语的同时,积极培养他们对书面语言的兴趣和认知能力。

第二,在强调重点发展儿童母语能力的同时,积极地对他们进行第二语言能力的启蒙。

第三,以儿童整体语言能力的发展为手段,来促进儿童创造性的认知特征、情感特征、人格特征以及身体动作的发展。

语言教育活动的“有计划”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2009年1月试题] 语言教育活动的“有计划”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2010年7月试题] 语言教育活动的“有计划”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2012年1月试题] 答: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是一种有计划的语言学习过程,这种“有计划”集中体现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
第一,根据语言教育目标来选择教育内容。

第二,根据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来选择教育内容。

第三,有计划地选择教育内容,使幼儿的语言得到全面发展。

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的适宜性提问一般包括哪些方式?[2014年7月试题] 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的适宜性提问一般包括哪些方式?[2015年7月试题] 答:第一,针对儿童经验的提问。

第二,针对细节的提问。

第三,针对作品主题或情节的提问。

第四,针对作品中语言的提问。

第五,针对生活原形与作品形象进行比较的提问。

早期阅读的内容包含哪几个方面?[2012年7月试题] 答:早期阅读具体的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前图书阅读经验。

第二,前识字经验。

第三,前书写经验。①汉语文字的独特书写风格;
②知道书写汉字的工具,初步了解可以使用不同的笔来书写汉字;
③初步尝试用正确的书写姿势学习写自己的名字。

早期阅读活动”和“看图讲述活动”有什么区别?[2016年7月试题] 答:早期阅读活动不是看图讲述活动,教师应将早期阅读活动的目标与看图讲述活动的目标区分开。看图讲述活动发展的是儿童的独自语言,要求儿童运用正式规范的语言,将图片的内容完整、连贯性地表述出来。而早期阅读的重要功能在于让儿童理解图书,理解各画面之间、画面与整个故事之间的关系。因此,早期阅读更着重于让儿童理解,理解图书的基本结构,理解图书故事情节的发展,并对图书的结尾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再将理解后的内容以口头表达的形式表现出来。可见,早期阅读应是先理解后讲述,早期阅读中包含讲述的内容,但又不等同于讲述活动,教师只有正确地认识早期阅读活动,才可能避免早期阅读活动在设计与实施时走人误区。

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行为评价主要涉及哪些方面?[2009年7月试题] 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行为评价主要涉及哪些方面?[2012年7月试题] 答: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行为评价主要涉及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方法和形式、教学辅助材料的利用以及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等,具体包括目标的达成程度、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活动内部要素的协调程度、效果分析。

第一,目标的达成程度。语言教育活动旨在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幼儿提供语言学习机会,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各种类型的语言教育活动含载着不同的语言教育目标,起到促进幼儿语言循序渐进地向完整语言方向发展的重要作用。对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达成程度的评价一般分认知、情感和能力三类。

第二,活动内容和形式的适合程度。主要分析教师对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目标要求是否一致,活动内容是否符合科学性和思想性,内容的分量是否适当,有无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内容的安排是否分清主次或突出重点、难点,是否抓住了关键内容,内容的布局是否合理,各要点之间的衔接是否自然流畅,活动内容与幼儿原有的语言、认知和社会经验是否相对应等。在评价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时,主要分析在活动展开的过程中,教师是否考虑了根据不同的内容组合或变换不同的活动形式,是否适当地开展了集体、小组或个别活动,有没有考虑到因材施教的问题;
在分组组织时,是否考虑到幼儿之间的关系(包括合作或冲突)、以及幼儿的情感因素,是否考虑根据当时幼儿的兴趣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或者某一具体活动内容采用实物演示、现场表演或谈话等方式创设活动情景,引起幼儿的注意等。

第三,活动内部要素的协调程度。语言教育活动是教师、幼儿、语言环境、活动材料等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以在评价语言教育活动内部各要素的协调程度时,需要从幼儿与语言环境之间的互动情况、材料的利用情况和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情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在对幼儿与语言环境之间的互动情况进行评价时,重点观察幼儿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与活动环境进行互动,是否对活动环境和活动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否愿意主动操作活动材料。在评价教师对材料的利用情况时,主要考察教师所提供的环境和材料是否是活动所必需,教师在指导幼儿学习时是否充分利用了这些材料,是否出现了材料提供不足或过剩而对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产生影响。在评价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情况时,主要了解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幼儿学习的指导与幼儿主动学习之间的协调关系,了解是否出现了因教师指导不足而影响教育活动目标的达成或者因指导过度而干扰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等现象。

第四,效果分析。对语言教育活动的效果进行总体评价,包括对活动的总体印象进行简单的描述,总结、分析活动设计和组织中的得与失及其原因所在,特别是分析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就其中的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为教师以后的活动设计和组织提供参考。

制订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目标应遵循哪些原则?[2012年1月试题] 制订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目标应遵循哪些原则?[2015年7月试题] 制订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目标应遵循哪些原则?[2017年1月试题] 制订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目标应遵循哪些原则?[2019年7月试题] 答:制定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是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的恰当与否,将对真个活动设计产生决定性影响。为了使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能够起到龙头作用,教师在制订活动目标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目标应着眼于学前儿童的发展。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目标的制订应适应学前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符合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
二是目标的制订应将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作为落脚点,落实到学前儿童对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技能的掌握上。

第二,活动目标的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应与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相一致。活动目标要为阶段目标和终期目标服务,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要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活动目标落实在每个学前儿童身上。要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提出目标,使学前儿童从具体到抽象,从直接到间接地获得语言经验。

第三,目标的内容应包含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三个方面。第一,应涉及到知识概念的学习,包括所获得知识的数量和种类,以及操作这些知识的技能和能力;
第二;
情感态度的培养,包括兴趣、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第三,能力的训练,包括组词成句的能力和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四,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应该采用特定的术语。教育活动目标通常可以用儿童学习行为变化进行表述。一个恰当的目标应能成功地向别人表达教师的教育意图,应便于观察者在活动后通过学前儿童的行为变化加以评价。

专门性语言教育有什么特点?[2011年1月试题] 专门性语言教育有什么特点?[2013年7月试题] 专门性语言教育有什么特点?[2015年1月试题] 专门性语言教育有什么特点?[2016年7月试题] 专门性语言教育有什么特点?[2018年1月试题] 答:专门性语言教育是指遵循语言教育规律来组织的学习活动,侧重提供幼儿以语言为对象的学习机会,是实现语言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是组织和传递语言教育内容的实施环节,是落实语言教育任务的具体手段,是教幼儿学习语言知识,教幼儿学习语言形式,教幼儿学习语言运用技能的过程。

第一,语言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语言学习过程。语言教育活动是有目的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语言环境,有明确的指向性。这种有目的性体现在各层各类的目标中,通过各项目标的实现,使全体儿童的语言都能得到同等的发展。

第二,语言教育活动是有计划的语言学习过程。其它非正式的语言学习是没有计划的、随意的,幼儿从中所吸收到的语言信息材料一般也是支离破碎的,对于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必然是不全面的。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是一种有计划的语言学习过程,这种“有计划“集中体现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

第三,语言教育活动是有组织的语言学习过程。语言教育活动是一种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的语言学习过程。在这种有组织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注意幼儿已有的语言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为幼儿提供新的语言经验,使幼儿通过学习,将新的语言经验转化为已有的语言经验。由此循序渐进,使幼儿的语言不断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