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通用模板9篇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22-09-09 10:46:57     阅读:

教案是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预先撰写的书面表达,写一份不错的教案,从而得到学生们的赞赏。无忧文档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数学教案通用模板9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模板9篇

小学数学教案1

一、 教学内容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80--81页,练习十四第1、2、4、5、6题。

二、 教材分析

在小学阶段已学习了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复习,加法是在计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性计数,是最基本的运算。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也是加法的还原。乘法又是加法的发展,是求相同加数加法的简便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也是乘法的还原,它是减法的发展,是求相同减数的减法的简便运算。分数与百分数的运算与整数运算完全相同。

三、 学情分析

加强整理和复习的系统性,使所学知识结构化,是“整理与复习”单元教学的首要任务。复习时,应充分利用教材的留白,发挥学生参与知识整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注意查漏补缺,加强练习的针对性、有效性。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以及它们的计算法则;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梳理整数小数四则运算之间的内 在联系,沟通与四则混合运算、简算的关系。

2.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查的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

体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六、教学准备

课件 小卷子

七、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今天上一节有关计算的复习课。请你看小卷子完成第一题: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把这几道题按自己的想法分类。

530+380= 83-57=16×50= 96÷8=0.37+1.6= 1-0.74=0.25×4=3.2×0.4= 8.4÷0.7= (加减乘除、整小分)出示表格:课题:整数小数的计算 动画:各种运算意义

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整数小数的四则计算,这节课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一)整数加减法

计算并验算4325+385=(学生板演)

师:进行整数加减法计算应做到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满十向前一位 进1)(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

为什么强调相同数位对齐?

(二)小数加减法

请你把这道题改编成一道小数加法题。

出现:43.25+38.5=81.7543.25+3.85=47.1 43.25+38.5=81.75 强调:小数点对齐问题,小数末尾有0的问题。

选择一题由学生验算,解决小数减法的问题。(计算方法) 强调:

1.减法与加法的关系(逆运算)

2.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与区别

(三)整数乘除法

出示:102×37= 3774÷37=请你选择一道题完成。 这两道题你是怎么算的?(自己的话说方法) 观察发现除法与乘法的关系。(逆运算)

(四)小数乘除法

以小组为单位,把102×37改编成小数乘法计算,看你能写出多少道,并迅速写出答案,不写竖式。 我们可以写出多少个?(无数个) 展示学生成果。(小结方法) 强调:补0占位的问题。

(1)47.5+7.65=73.06-3.96=

(2)32.5÷0.25=1.2×750= (集体订正,反馈。)

小学数学教案2

一、复习准备。

1、出示平行四边形图。

2、提问:这是什么图形?知道底和高会求面积吗?如果剪去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角,剩下的会得到什么图形呢?哪个图形的面积你会直接计算?梯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

3、揭题。

二、新授。

1、出示梯形图。

(1)提问:这是什么图形?说说梯形各部分的名称。提示:求梯形的面积能不能像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一样,把它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计算它的面积?

(2)操作实验。

反馈:你拼成了什么图形?指名拼一拼。

指导拼法。

①重合。

②旋转。哪个梯形旋转?一般可以怎样移动一个梯形?旋转到两下底成一条直线为止。

③平移。

思考:通过重合、旋转、平移的方法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反过来还可以怎么说?

2、出示直角梯形图。

(1)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又能拼成一个怎样的图形,动手拼一拼。

(2)提问:拼成了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有什么关系?

(3)观察:每个直角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小结: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经过重合、旋转、平移的方法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并且每个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的一半。

3、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思考:

(1)比较梯形的上底下底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2)比较梯形的高与拼成

小学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68页练习十三第9~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减法的法则,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认识数量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笔算减法。谁能说一说,笔算减法要记住哪几条?今天我们按照减法的法则来练习减法计算。

二、计算练习

1、口算第9题

2、完成第11题。做之前让学生观察每组中两个算式中相应的特点,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大小的。

3、笔算:练习十三第10题第一行。指名板演。做完后提问:这三道题在计算时有不同的地方吗?

4、小结:笔算减法要按减法的法则计算。在计算退位减法时,有时要连续退位,有时不要连续退位,所以在每一位计算时,该退位的要按退位的方法算,不该退位的只要直接减。

5、做练习十三第12题。

三、应用题练习

1、做练习十三第13、14题。做完后让学生说说这样做的理由。

2、做练习十三第15题,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根据不同的问题再解答。

四、全课小结

五、课堂作业:练习十三第10题剩下的三题,第12题前面两题。

小学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和活动中,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

3、在老师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教学重点:理解意义,沟通加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五朵花、小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感受

1、出示情境图,读懂图意。

2、模仿做一做,边说边做。

3、指名说一说一共有几支铅笔。

4、集体交流数“一共有几支铅笔的方法”鼓励学生认真倾听、清楚表达。

二、实物操作

1、出示熊猫图,说说图上讲的是什么故事?

有3只熊猫在吃竹子,有2只熊猫在玩球,一共有几只熊猫?

2、用学具代替熊猫摆一摆,数一数。

3、和同桌说一说后集体交流,鼓励孩子认真倾听。

三、符号表达

1、小结:这两个数学故事可以用算式表示出来。出示算式:2+2=5

2、思考: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3、教师介绍加号、等号、算式的读法。

4、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5、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境可以用这个算式表示。

6、写一写算式。

7、摆一摆、算一算。说说加法算式在图中表示的意义。

四、巩固应用

1、一共有多少?

引导学生完整说图意,重点说出“又开来一辆”“又飞来一只”。

2、说一说。

(1)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1+4=5来表示?

(2)观察情境图,交流书中呈现的实例。

(3)让学生结合不同情境解释算式的意义。

(4)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表示算式。

3、小结。这些问题都可以用加法算式来表示。

4、练一练,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全班交流。

五、总结,布置实践作业:在家里说说加法问题,并把算式记下来。

小学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基本口算练习

1.看卡片口算。

8+3 7+6 6+5 8+6 8+8

7+5 8+4 7+7 6+6 7+4

2.听算。

8+2 9+4 9+5 7+3 8+3

9+6 8+7 6+4 10+8 7+5

二、新课

1.出示例4。屏幕显示:活泼可爱的小兔在草地上做游戏。自然围成两圈(如例4图)。此时,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兔?(文字与声音同步)

2.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4~6人一组,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教师巡视,及时和学生交换看法,给予点拨。

3.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1)请各组代表发言。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出每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

①点数出小兔的总只数。1,2,3,...,15;一共15只。

②按左、右两群计数,用加法算。列出算式8+7=□(只),然后算出得数。

(2)如果学生没有按颜色把小兔分成两类计数,再计算。引导学生:看一看图中有几种颜色的小兔?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把小兔分成两部分?使学生明白:可以把小兔分成白兔和灰兔两部分。

接着,让学生数出白兔的只数(10只)和灰兔的只数(5只)。然后,由学生口述算式和得数,教师板书:10+5=15(只)

4.小结

(1)让学生评议哪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好。

(2)教师结合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问题的情况,肯定学生探索的解决方法,同时特别强调:把小兔按群分成两部分,用8+7计算出结果,按白色、灰色分成两部分可以用10+5解决问题。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寻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三、独立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做练习二十的第1题。

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08页上面第1题。同桌互相说说题意,之后,指两名学生向全班同学说一说题意。

2.独立填写算式。[8+4=12(只)]

3.学生之间交流、评议。请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怎样想的,计算的结果是什么,其余学生评价谁说得清楚、合理、正确。

4.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解决方法。

(1)启发谈话:再认真观察画面,鸡栏里的鸡还可以怎样分类?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解决"一共有多少只鸡"的问题?

(2)让学生寻找另一种解决方法。可以自己思考,也可以两三人讨论解决办法。

(3)交流。

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决办法。比如:鸡栏有3只白鸡、9只花鸡。用9加3算出鸡的总只数。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9+3=12(只)。

5.强化认识。

让学生看着8+4=12(只)、9+3=12(只)两个算式,分别口述出解决"一共有多少只鸡"这一问题的思考过程。强化学生对这两种解决方法的认识。

四、练习

做教科书第108页上第2题。

让学生直接把得数填在书上。填完后,集体订正。有错误的及时纠正。若出现把10-3算成10+3的情况,特别要强调:做题时要认真看题,仔细计算,才能算对。千万不要做"小马虎"。

应用题(用数学)

小学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3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掌握三位数不退位和不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在运用三位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具准备】

人民币、情景图、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屏幕出示:星期天妈妈带了340元,(出示人民币图)带雯雯来到商场,哇!商场的东西可真多,(出示图片)普通计算器120元,“文曲星”235元。请帮雯雯算一算:买1台计算器后,还剩多少元?

二、探索新知

1.学生自主尝试计算。

2.展示交流。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1:我从300元里拿掉100元,再从40元里拿掉20元,就剩下了220元。(上台操作或屏幕演示这个过程)

学生2:我觉得这种方法其实就是用3个百减1个百还剩2个百,4个十减2个十还剩2个十,2个百与2个十合起来是220。

学生3:可在计数器上拨珠。(上台演示)

教师:你们的方法都非常清楚,还有别的方法吗?

学生3:我先列出算式340-120,然后用竖式写出来,像这样:340-120220把对齐的数相减,0-0=0,4-2=2,3-1=2,最后就等于220元。

教师:对,将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你能够将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用到三位数减法中,你很会学习。

教师:大家用各种方法算出买这种计算器后还剩220元,你能用估算的方法检验一下这个结果是不是合理吗?

学生1:因为把120看作100,300多减去100就剩下200多。

教师:如果妈妈买“文曲星”,买后剩下多少元呢?

学生1:可能剩下100多吧。因为把235看作200,300多减去200,还剩下100多。

学生2:也可以这样想,235元再加上100元就是335元,340元去掉235元,还剩下100多元了。

学生3:我是这样想的,“文曲星”比普通计算器贵100多元,刚才剩下200多元了,再花100多元,剩下的就只有100多元了。

教师:大家分析得很有道理,但究竟剩多少元呢?

学生:40比35多5元,300比200多100元,最后剩下105元。

教师:大家都用竖式算一算吧。(学生尝试计算)

教师:有什么问题吗?在计算时,这道题与上一道题有什么区别?

学生1:我发现个位上是0-5,不够减,怎么办呢?

学生2:可以用两位数减法的方法来做,不够减就从4退1作10。340-23510510-5=5,4退1剩3,3-3=0,3-2=1,最后还剩105元。

教师:这样看来,做三位数减法与做两位数减法有很多相似之处,那谁来说说做三位数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1:相同数位要对齐。

学生2: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

学生3:哪一位退了1后要记住少1。教师:对呀,怎样记住从十位上已经退了“1”呢?

学生:我把它记在心里。

学生:我在退了“1”的头上记个小点“·”就不会忘记了。

学生:我在退了“1”的4的头上记个小“√”,也不会忘了。……

(3)教师:如果妈妈还想买“商务通”520元,(出示图片)够吗?还差多少元呢?(学生尝试计算)520-340=180(元)。520-340十位上不够减,又怎么办?

汇报并强化: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

三、巩固深化

(出示例2)教师:看看表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学生1:知道了女生人数是448人,还有总人数是876人。

学生2:要求男生有多少人。

教师:大家先估一估吧。

教师:大家都计算出来了,怎么知道我们算对了呢?

学生1:和估算结果对照,估算是400多,算出的结果也是400多,说明计算是正确的。

学生2:估算不够精确,我们可以通过再算一遍的方法来验算。

学生3:我们还可以用男生人数加上女生人数,看得数与总数是否相符。

教师:大家的方法都可以,下面我们都用加法验算一下,看自己算对了没有。

四、综合练习

1.59页“试一试”

2.第59页课堂活动

小学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数”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重点: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教学新课。

现场组织活动:请两位同学到台前,每人分别从一盒铅笔中拿出1/2,结果两位学生的结果不一样多,一位学生拿出的是4枝,另一位学生拿出的是3枝。

师:这里有两盒铅笔,你能从每盒铅笔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准备怎么拿呢?

生1:我准备把全部的铅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生2:我准备把全部的铅笔除以2,也就是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就是1/2。

学生活动,一位学生拿出3枝笔,另一个学生拿出4枝笔。

师: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疑问,或者说你能提出问题吗?

生:他们拿出的枝数不一样多,一个是3枝,一个是4枝,这是为什么呢?

师:他们两人都是拿全部铅笔的1/2,拿出的铅笔枝数却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再全班反馈。

生:我们认识两盒铅笔的总枝数不一样多。

生:有可能数错了。

师:现在大家的意见都认为是总枝数不一样,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了吗?

学生都表示同意。

师:告诉大家总枝数是多少,1/2是多少枝。

生1:全部是8枝,1/2是4枝。

生2:全部的铅笔是6枝,1/2是3枝。

师:真的是不一样多,一盒铅笔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盒铅笔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总枝数不一样多),所以1/2表示的具体的数量也就不一样。

师:原来分数还有这样一个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

二、练一练

1、看数学书说一说,小林和小明一样多吗?笑笑和小红一样多吗?

说说理由。

2、画一画,说说画法对吗?为什么?还有别的画法吗?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1、2、3,然后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2、第4题让学生充分说说自己的想法,必要时可以举例说明。

3、第5、6题独立完成,然后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四、思考题。

放学后独立完成,课后讲评。

五、课堂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8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31-33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加强百分数的应用,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

【教学设计】

一、 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百分数的应用,现在来看看遇到这些问题,你会不会用所学知识去解决。

二、 基础练习

1、 P31练习二和第1题

让学生先填表,然后指名说得数,集体订正。

2、 第2题

解方程,挑选几题有代表性的题目,与学生一起探讨解题的方法。

3、 练习二第3题

(1) 10月份比9月份节约用水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2) 需要知道什么量?

4、 练习二第4题

学生自主完成,集体订正

师:什么叫孵化率?

孵化率是95%是什么意思?

不能孵出的占单位1的百分之几?

1-95%=5%

24005%=120(只)

5、 练习二第5题

(1) 先说题意,再独立完成。

(2) 集体订正

三、 提高练习。

1、(自主学习天地)

请学生完成智慧树的题。

再分题集体订正,并说出解题思路。

2、课本练习二第11题

(1) 先让学生看统计表

(2) 分小组讨论完成题目

(3) 指名小组代表解答。

3、P33思考题

师:要想知道哪个超市买更合算,先得求出分别到甲、乙超市买5瓶油的价格,再进行比较。

甲:124=48(元)

买四送一,只需花4瓶的价格就可以买到5瓶油。

乙:1250.85=51(元)

每瓶12元,八五折

师:八五折是什么意思?

比较: 4851

所以选择去甲超市

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比较,再选择去哪个超市合算。

4、练习题(出示课件)

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学生自主完成,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让学生了解孵化率的知识,从而理解95%的意思。

要知道哪个超市合算,就必须先进行比较,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小学数学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学会正确计算。

2、通过学习,养成认真审题,规范书写,仔细计算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含括号的四则运算。

三、教学设备:

幻灯片、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一张成人票需要24元,儿童票半价。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24241***(元)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元)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新课教学

1、(小黑板出示)先读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算出来。120—144÷18+35(58+37)÷(64—45)

(1)学生口述运算顺序,教师用框线图表示顺序。

(2)集体校对,说明注意点。

2、教学例1。

(1)把准备题

①中的144改写成36×4的形式,引出例1,120—36×4÷18+35

(2)问这道题中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乘除法在一起,你认为应当怎样计算?

(3)全班同学统练,一生板演,集体校对,讲评。

3、教学例2。

(1)把准备题②中的45改写成9×5的形式,引出例2,(58+37)÷(64一9×5)

(2)比较例2与准备题的异同,确定运算顺序。

(3)独立完成并自我评价,指名让一名学生向全班作汇报。

4、练习“试一试”。

(1)板书:1515—15×(94+54÷9)

(2)同桌同学互相交流,并独立进行计算。

(3)用投影校对典型错例,归纳并作出鼓励性评价。

5、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让全体学生做填空题。

(1)280—43×6+540÷36可以同时计算的是x和x。

(2)120+(28×5—120)÷10第一步应该算x。

(3)100—(80+480÷24)×8第二步应该算x。

(4)317+104÷13×52一270最后一步应该算x。

2、课本“练习”第1题,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请每位学生首先认真对4个小题进行审题。

(2)学生独立完成各题。

(3)全班集体校对,指出错误原因并订正。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特别是再看例1、例2使我们明白,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我们应先看清楚,再想明白,然后做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