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课揭开情绪面纱教学设计(共2篇)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20-09-22 08:54:13     阅读: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课揭开情绪的面纱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课揭开情绪的面纱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情绪不同,结果不同。

教学难点:理解情绪产生和变化的原因,积极面对负面情绪。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我们通过表情、声调和动作等表达情绪,传递有时语言所不能表达的信息。我们体验着自己的情绪,也经常观察他人的情绪表现。对于情绪,我们是那么熟悉,但有时又迷惑不解。

(展示多媒体)请运用你的经验,谈谈遇到以下情境,你会有怎样的情绪感受?

教师总结:高兴,伤心,生气,愤怒,恐惧,害怕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情绪,你了解自己的情绪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了解我们的情绪。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情绪面面观

活动一:马上就要公布考试成绩了……(多媒体展示不同情形)

从图上学生的表现我们是否能总结出人们常见的情绪有哪些?

教师总结:人的情绪是丰富多样的,情绪分类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把情绪分成四大类:喜、怒、哀、惧。

活动二:词语接龙(多媒体展示)

如:惊喜、喜忧参半、哭笑不得、乐极生悲、喜极而泣、害羞、厌恶、焦虑、内疚等。

教师强调:不同的情绪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即使是同一种情绪,它的具体表现也不是千篇一律的。

总结:情绪的种类

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除了常见的喜、怒、哀、惧等基本情绪,在这四种情绪的基础上,又可以组合成很多复杂的情绪,如:惊喜、悲愤、喜忧参半、悲喜交加等。

活动三:演一演

(多媒体展示内容)

问:为什么我们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提示:突出不同的情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即可。

教师总结:情绪的影响因素

我们的情绪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例如,个人的生理周期、对某件事情的预期、周围的舆论氛围、自然环境等。随着周围情况的变化,我们的情绪也经常变化。

活动四:观看视频材料:踢猫效应

你有何感受?

提示:突出情绪不同,结果不同即可。

教师讲述:情绪的作用

情绪的作用非常神奇,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行动,它可以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努力向上,也可以让我们因为某个小小的挫败而止步不前。

目标导学二:情绪的青春色调

进入青春期,随着身体发育加快和生活经验不断丰富,我们的情绪体验和情绪变现也发生着变化,表现出青春期的情绪特点。

(多媒体展示)略

探究与分享---青春期的情绪特点

上述情境分别体现了青春期的哪些情绪特点?

活动五:辩一辩

(展示多媒体)

教师总结:情绪具有两面性,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我们应该尽量利用情绪的积极一面,克服情绪的消极一面,让情绪为我们服务。长期保持积极的情绪,如宁静、愉快等,能增强人的机体免疫能力,有益于身心健康。相反,人若长期处于抑郁、紧张、焦急等情形之中,则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我们不仅要善于激发正面的情绪感受,而且也要学习积极面对消极情绪,这同样是我们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的。

三、教师寄语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

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

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

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

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

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

——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保持积极的情绪,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3 教学板书

第四课 揭开情绪的面纱

第一课时 青春的情绪

一、情绪面面观

1、情绪是复杂多变的

2、影响情绪的因素

3、情绪的作用

4 教学反思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积极健康地生活,引导与启发学生将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相统一。因此在教学中本着“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理念,努力创设活动情境,鼓励参与;
激发兴趣,吸引参与;
动手实践,主动参与;
质疑互动,全面参与,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猜这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课揭开情绪的面纱教学设计范文对你应该有所帮助。

教案分析11语文四班熊浩翔

教案:揭开情绪的面纱,露出灿烂的笑

教学目的:

1、知识:情绪定义、形成原因及克服技巧

2、能力:帮助学生了解自身情绪变化及调适技巧

3、德育:使学生认清消极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

教学重点:掌握克服消极情绪的技巧 教学关键:引起、决定情绪的因素 学法:讲解、讲故事、共同探讨

教学过程: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生活在社会中,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地认识和改造客观和主观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出现得失、顺逆、荣辱、美丑等各种现象,有时感到高兴和喜悦,有时感到气愤和憎恶,有时感到悲伤和忧虑,有时感到爱慕和钦佩等等,这些就是我们今天共同探讨的情绪问题。

一、情绪

心理学上认为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扩相应的行为反应。

模拟情景:找前排一名学生配合表演,假设教师手中有一根针,扎学生的食指,问同学们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

对,首先是感到痛,紧跟着的动作就是缩手,这里提到的“痛”和“缩手”就是情绪的范畴。我国心理学家曾查阅《说文》发现有近1000个字来描述人的情绪,可以说人的情绪是相当丰富的。

即兴表演:

①、叫几名同学看卡片(课前准备),即兴表演。

②、让其余同学用字词描述表演者所表达的情绪。

我们对情绪是非常了解的,可以将它们分成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基本类型,是情绪的千变万化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情绪的长时间积累就会形成情感,如人的道德感、美感等,以美感为例,老师和我们同学都是黄色人种,从小到大见到的都是和我们一样的人,具有同样的特征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等,而我上大学期间看到一位俄罗斯留学的女大学生,解释一下俄罗斯人是白种人,个子高,黄色的头发、苍白的面孔,给我的感觉就像是白血病患者似的,感觉不好。这也正说明我们的情感是在生活中长时间慢慢积累起来的,是不易改变的。我们的情绪要是表达出来就成为了表情。

情感

我们表情是相当丰富的,表达的途径也是很多种的。

1、面部表情:指通过面部肌肉变化来表现的各种情绪。

最重要的器官是:眼睛和嘴

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得出得现基本的情绪面部模式。

情绪 兴奋 愉快 惊奇 悲痛 恐惧 愤怒 厌恶 羞辱 面部模式

眉眼朝下,眼睛追踪着看,倾听 笑,嘴唇朝外朝上扩展 眼眉朝上,眨眼

哭,眼眉拱起,嘴朝下,啜泣 眼呆张,脸色苍白,毛发竖立

皱眉,咬紧牙关,眼睛变狭窄,面部变红 冷笑,嘴唇朝上 眼朝下,头抬起

情绪

表情

2、躯体表情:指通过躯体动作来表达的各种情绪。

最重要的器官是:手

发挥学生的想象,看看我们所知道的常用手语。

振臂高呼——激愤

手舞足蹈——高兴 紧缩双肩——恐惧

双手一摊——无奈

等等

3、语调表情:指通过语调表现的各种情绪。

“你们会成功的!”——“你们会成功的?” “你行!”——“你行?” “哼。”——“哼?”等等

4、语速表情:指通过语速来表现的各种情绪。

声音尖锐、急促,表达紧张而兴奋的情绪。如,参加运动会时为本部运动员呐喊加油就是一例。

语调缓慢而深沉,表达一种悲痛而惋惜的情绪。如我们听到的悼念某个老同志时声音就是通过语速来表达的一种敬仰、惋惜的情绪。

以上就是我们人类的情绪类型的表达方式,这也是人和动物的一个区别点,但是我们要想一下,我们是不是无原无故就产生情绪了呢?(生答:不是。)那是什么引起了我们的情绪呢?

思考:情绪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设疑:让我们一些看两个例子:①、比如我们一个同学跟她的母亲说:“妈,明天星期天,给我买一件新衣服吧?”母亲也许会这样回答:“好,明天吃过早饭我们就去。”——我们这位同学就会产生一种什么情绪啊?对,心里是美滋滋的。也许母亲会这样回答她:“等你考到班级前三名时妈妈给你买好的。”——我们这位同学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心里嘀咕着:“我现在在班级里排二十,这明摆着是不给我买啦,不买就不买,我还不要了呢。”②美国加洲换洲长啦。

引导得出:

符合或满足人的需要就会引起积极情绪。

不能符合或满足人的需要就会引起消极情绪。

中性刺激物一般不引起情绪。

但老师这还有三个问题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分析一下:

设疑:①、晚上你想睡觉啦,但是现在把你的床拿到我们的操场上,在外面睡了一夜,是满足了你的需要,但我们想这位同学的心情是怎么样?

②、星期天我们去动物园,你站在笼子外面看狗熊学人走路,向你这个方向走来,一拐一拐的很好玩。什么心情?(生答:高兴、好玩、有意思。)狗熊走到笼子边时你发现它站起来比你高,这时你还发现笼子的门没关。什么心情?(生答:恐慌、害怕、扭头就跑。)

③、假设我们生活在抗战时期沦陷区,你想考上大学学习技能好拯救国家,可是当你认真学习时,闯进了日本兵,其中有一个就拿着刺刀站在你身后说:“你的,好好学。”大家想这样我们能学进去吗?

引导:通过以上三个例子我们发现,我们对满足需要过程的评价决定着我们情绪的性质。情绪的两大主要特性在我们日常生活学习中是处处可见的。

情绪的第一大特性是:泛化性。

举例:①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做的“恐惧”实验,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说明了实验者由害怕白鼠到害怕白兔,以至于害怕带白胡子的老人,恐惧产生了,我们同时也看到了实验者所害怕的事物是有一个共同点的:白色、带毛的就会引起他的恐惧。同理②小孩怕打针又是一例。最初小孩是不怕护士阿姨的,一身白衣服非常好看,但我们知道小孩的免疫力比较低,导致会经常感冒,感冒了去医院打针,而打针会带来疼痛,几次之后这个小孩就会发现,只要他看到护士就会疼痛,所以他怕见到护士,以至有人说护士来啦,这个小孩就会“老实”一些,有的个别小孩会出现看见家里有人穿白毛衣他都害怕得不行,严重的会出现抽搐现象。

情绪的第二大特性:迁移性。

举例:小孩会走路了,他的视野扩大了,当他看到毛毛虫时会很好奇而伸手去拿,这时,我们说的夸张一点,小孩的母亲怕毛毛虫或是怕毛毛虫伤害她的孩子,她就张牙舞爪跑了过来,小孩回头一看,母亲在他的心中是多么伟大的、无所不能的一个人,可现在她竟然害怕它——毛毛虫,那这个毛毛虫也真是太可怕了。这下我们应该知道了,我们害怕小动物、害怕黑等等其实是在我们很小的时候从我们身边的长辈身上“学”来的,也可以说是从他们身上迁移到我们身上的。同理,当我们看“韩剧”会落泪就是因为演员的情绪迁移到你的身上来的结果所导致的,我们把这也称为“感情共鸣”。

情绪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生活中学习、模仿形成的,也可称为“习得性行为”,它是可变的,也就说明它是可以调节的。

二、调节不良情绪的策略。

加:不是烦恼太多, 而是我们心胸不够开阔。

不是幸福太少, 而是我们还不懂得生活。

快乐时唱支歌,忧愁时写首诗,

无论上苍给予我们怎样的待遇,生命都是最美的。

1、让自己有计划的忙起来。

可预设一个一段时间后所要达到的目标,倒置过来,分清自己每一段所应干的事,进行规划,认真执行。

2、坚持运动。

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都有增强自信、改善情绪、提高活力的作用。每周3——4次,每次20分钟左右,多见阳光,多呼吸新鲜空气。

3、能够接受批评。

假如无意中做下错事或傻事,没有必要因此捶胸顿足,不要气馁,事情没做好,用不着找借口,这样做并不能改变事实,而应力求下一次把事情做得更好。

4、要与思想积极的人交往。

人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别人的影响,择友务必慎重,最应该交的朋友是有干劲、态度乐观爽朗、处事豁达的人。

5、一些小技巧。

A、合理宣泄:写日记、找朋友倾诉、大哭一场、到操场上大吼几声等。

B、转移注意:听音乐、运动、阅读等。

C、自我暗示:我一定能战胜困难,我是快乐的等。

D、正确归因:我并不笨,只是潜力没有发挥出来等。

课堂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交流、总结,同学们了解了许多关于情绪的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调节情绪的方法,如果我们能把这些方法用于学习和生活中,相信我们一定能克服消极情绪,获得好心情。有一名言:“天空虽然有云,但乌云的上面,永远会有太阳在照耀。”让阳光永远照耀我们,愉快度过每一天。

课后回顾:

表情表演时学生有时会不好意思,可采用画简笔画的方法,让学生把看到的表情画出来。

那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和一般学科课程有什么区别呢?

(一)内容不同

一般学科课程侧重人类积累的学科知识的传授,注重知识的内在逻辑性及其相应的技能培养,比如,数学课主要向学生传授有关数学的概念、定义、定理,训练学生的基本数学运算、推理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包括对学生的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训练品质的培养,但这是有机地融于教学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显得弥散,而且是侧重在对学生智力心理的培养为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掌握知识服务的。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不是单纯的心理学知识的传授,也不是单项心理品质的训练,它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中心,在学生没有学习知识的压力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放松心情的缓冲地带,使学生在这里能够重新审视自我、认识自我、悦纳自我,为更好地发展自我奠定基础。它使在学校教育中不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明确起来。

(二)形式不同

学科教学以讲授为主要形式,即使是活动式教学,也是学生自身单个活动居多(比如,学生看书自学、进行实验操作),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足,讨论局限于讲授的知识,参与讨论的学生范围有限。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在班中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各种活动。主要有游戏、情景创设、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这里的游戏、活动不同于学生的那种自发游戏,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的游戏和活动是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设计的有主题、有活动形式和方法、有设计方案、能控制活动过程、能评价活动结果的活动和游戏。

(三)师生关系不同

学科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拥有权威性。虽然随着新型教育观念的变革,信息的飞速发展,这一权威性有所削弱,但总体上,应试教育中教师发展的职能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主体地位比较明显,学生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平等、相互尊重、真诚、亲密,似向导与游客的关系。学生是关系中的主体,教师发挥的是主导作用,对学生抱非批评态度,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为学生提供心理服务,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理解、信任。师生之间的活动是一种合作的、民主的、商谈式的协助活动,教师不是代替学生解决问题,而是协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评价的方法不同

学科课程的评价主要是以考试作为主要形式,对学生知识掌握状况做客观定量评价。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效果的评价,则是以心理测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五)心理机制不同

学科课程教学过程是一种认知过程,主要是感觉、知觉、表象、判断、推理的过程,它着重训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概念、原理等的把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主要是对学生情绪的唤醒,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及心理体验。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与一般学科课程不同:一般学科课程内容以知识为中心(间接经验),形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关注学习结果,师生关系以教师为中心,评价方法以客观定量评价为,心理机制注重学生知识的系统逻辑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内容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中心,形式以学生活动为主,主动探究,注重过程经验,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评价方法以主体综合评价为主,心理机制注重学生的情绪的唤起和情感。

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

案例一

小史,女,22岁,因心慌、手脚发冷,偶有惊恐感,小便增多两月余前来咨询,心内科检查排除心脏病可能。自述为某名牌大学应届毕业生,看到同学考研或出国,认为自己成绩优秀,前途也不能比别人差。因此,近半年来,加班加点写毕业论文;
四处奔波寻找理想的工作,心力交瘁。

问题:

你认为是小史什么问题? 你的依据?

你的方法?

答案:

1、小史的表现是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并非由焦虑刺激引起的或不能用焦虑刺激合理解释的,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同时伴有明显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神经症。

2、焦虑症的临床表现:精神性焦虑,无确定对象和具体内容的不安和害怕,表情紧张,双眉紧锁,多汗。躯体性焦虑: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安、往复徘徊,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导致的躯体症状。诊断要点:

1、必须同时具有精神性焦虑和躯体性焦虑;

2、不存在足以引起焦虑的相应刺激,或者有相应刺激但程度与焦虑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明显不相称。

在案例中,小史存在精神性焦虑(偶有惊恐感;
心力交瘁)和躯体性焦虑(心慌、手脚发冷)。刺激也不足以解释小史目前焦虑的程度与持续时间(自述为某名牌大学应届毕业生,看到同学考研或出国,认为自己成绩优秀,前途也不能比别人差)。

因此,小史的问题是焦虑症。

3、方法:

(1)自我监测。

(2)自我放松训练。

(3)倾听和解释。

(4)药物:安定、多虑平。

案例二

小江,男,17岁。因不敢上学前来咨询。自述初二时住校经常失窃钱物,便出现反复回忆自己的现金数量和存放位置,并经常摸口袋里的钱包。上高中后,偶然看到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道“要杀班里一个成绩好的同学”,后上课经常回想而感到恐惧,担心成绩差的同学会杀了自己而无法听讲,主动提出休学。

问题:

你认为小江是什么问题? 你的依据? 你的方法?

答案:

1、小江的问题是强迫症。强迫症是一种重复出现、缺乏现实意义的、不合情理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虽力图克制但又无力摆脱的神经症。

2、强迫症的临床表现包括:强迫观念;
强迫思维;
强迫情绪;
强迫行为;
诊断要点:

1、至少有前述四项强迫症状之一,且出自内心而,非外力所致;

2、明知不合情理或毫无意义而仍反复出现;

3、力图抗拒和排斥而不能控制和摆脱;

4、强迫症导致严重内心冲突并伴随强烈的焦虑和痛苦情绪。

案例中,小江出现了有强迫行为(出现反复回忆自己的现金数量和存放位置,并经常摸口袋里的钱包)和强迫思维(经常回想)。力图抗拒这种强迫而不能抗拒并伴随强烈的痛苦情绪(感到恐惧;
主动提出休学)

因此,小江的问题是强迫症。

3、方法:

(1)支持性心理治疗 (2)行为疗法

(3)药物,氯丙咪嗪

案例三

小青,男,20岁。小青性格内向,从小就害怕放鞭炮,一听到鞭炮声就吓的躲在家里捂着耳朵不敢动。现在都上大学了,害怕鞭炮的情况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更严重了,发展到见到没点燃的鞭炮也怕得绕道走。

问题:

你认为小张是什么问题? 你的依据? 你的方法?

答案:

1、小青的问题是恐怖症。恐怖症是一种对某些特殊处境、物体或在与人交往时产生不合情理而又异乎寻常的、强烈的恐惧或紧张不安的内心体验,从而出现不必要的回避反应的神经症。他对鞭炮异常恐惧,是恐怖症中的特定恐惧。

2、恐怖症的临床表现:中心症状是恐怖。同时伴有心慌、脸红、出汗、颤抖等植物性神经系统紊乱症状。诊断要点:

1、明知恐怖反应不合情理、不切实际,但无法摆脱;

2、发作时常伴有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3、极力回避引起恐怖的刺激源,尽管知道没必要回避,但仍反复出现,影响个体行为;

4、社会适应能力差。

在本案例中,小青有明显的恐怖症状(一听到鞭炮声就吓的躲在家里捂着耳朵不敢动;
见到没点燃的鞭炮也怕得绕道走)。明知反应不合理但无法摆脱(见到没点燃的鞭炮也怕得绕道走)。极力回避引起恐怖的刺激源(一听到鞭炮声就吓的躲在家里捂着耳朵不敢动;
见到没点燃的鞭炮也怕得绕道走)。

因此,小青的问题是恐怖症。

3、方法:

(1)准确把握患者第一次发病的情景,分析其个性与疾病间可能的联系,找出病因。

(2)系统脱敏疗法。

(3)适当可以用药物治疗,药物:丙咪嗪、氯丙咪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