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发展共同体对化解教师教育危机的作用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3 06:09:37     阅读: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gxjc/gxjc201710/gxjc20171018-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gxjc/gxjc201710/gxjc20171018-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gxjc/gxjc201710/gxjc20171018-3-l.jpg
  【摘 要】本文提出从专业教育向专通教育结合、从课堂教学向课内外结合、从结果评价向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等三个转变势在必行,而U-S教师教育发展共同体逐渐成为实现这三个转变的有效桥梁。
  【关键词】师范院校 特色功能 U-S 教师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0C-0037-03
  “大学-中学发展共同体”(U-S发展共同体)是指大学和中小学结成的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互动团体。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对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传统功能提出了新的挑战,对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特色功能的冲击力尤为明显。2016年启动的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加剧了高师院校的特色功能的危机。如何有效化解危机、迎接挑战,成为高等师范院校迫切思考的问题。美国教育家杜威早在半个世纪前就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教育理念。学校是什么?学校就是让孩子走向社会那一天,与社会无缝接轨的地方。教育应该为社会服务,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顾明远教授在论及高师院校转型与教师教育特色关系时,曾提出“师范院校不是永恒的,但师范教育是永恒的”。“师范性”是教师教育特色的丰富內涵的精髓,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独特性,是经过长期的教育与训练,并在具体的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提炼的结果,其抽象表述是“培养教师这一任务规定的特殊性”。教师教育文化是师范大学长久以来举办教师教育沉淀积累下来的,在教师教育过程中对于未来教师的职业信念、境界等都有促进作用。
  一、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特色功能的内涵
  所谓特色,是指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师范院校最直接的办学特色就是教师教育。教师教育是高等教育中具有特殊地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教育特色是指高师院校长期以来形成的优势特征,也是与非师范类的高校相区别的办学特色,这一特色一直由高师院校的培养对象“师范性”来传承,并通过“师范性”与“学术性”的辩证统一来实现教师培养的专业性。
  最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资本主义工业化高度发展的欧洲。师范教育的快速发展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以及大批高素质的劳动力,为资本主义社会的高度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师范教育从整个教育中独立出来,是对当时社会需要的满足。师范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子系统,其个体价值的实现寓于社会价值之中,师范学校的产生是满足社会之需要,同时体现了教育的中心从压迫者向被压迫者转移。科技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后工业社会”时代的知识膨胀,急需高素质、高质量的师资队伍,而封闭、单一的师范院校已不能满足社会对师范教育功能的诉求。因此,教师的养成向开放、多元的综合性大学转移,话语也由“师范教育”转为“教师教育”。与师范教育相比,教师教育具有深层次的哲学内涵。“教师教育”的内涵丰富,包括人文科学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教育和教学实践等内容,贯穿职前教育和在职教育。
  值得关注的是,近20年来美国的教育改革注意力正从课程改革转向教学和教师教育(其中涉及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把教师教育体系归纳为普通教育、学科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实践训练等几个方面 。教师教育特色发展还体现在职后培训上,教师教育培养、培训模式向多维空间发展,由以大学为本的模式向以大学为本和学校为本相结合的模式转变,形成了越来越多的U-S(大学-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共同体。
  二、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特色功能的窘境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迅猛发展,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特色功能面临着诸多窘境。其中的第一个窘境是由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所造成的。从2015年起,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正式实施,将实行全国统一考试,且考试内容增加、难度加大。改革之后最大的变化在于,师范类学生将不再享有直接被认定教师资格的“特权”,他们要和非师范生一样,统一参加考试。笔试一般在每年3月和11月各举行一次。面试一般在每年5月和12月各举行一次。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前后的详细对比如表1所示:
  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改革首先“剥夺”了师范生的“铁饭碗”,同时给师范院校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造成巨大冲击。
  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特色功能面临的第二个窘境是由校内相关教师薄弱的课程意识所造成。研究显示:师范院校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公修课教师的课程意识亟待唤醒,由于教师误解课程本质与意义、漠视课程主体、轻视课程设计、缺乏问题与探究意识、缺乏课堂秩序与有效引导、缺乏批判性反思与自我纠正,进而造成学生无法领略、感受、接纳、认同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素养,只能“在课堂煎熬中蔑视教育学与心理学的课程价值、误解基础教育现场的实然与应然状态”。
  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特色功能面临的第三个窘境是由其自身的评价体制所造成。首先,迫于职称评审和年度考核的压力,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其工作重心放在论文撰写和发表以及科研项目的申报、论证和结项等显性的量化考核方面,课堂教学质量则被视为无法测量的隐性“软尺子”而敷衍以对。对于从事基础教育和学科教学论研究的教师来说,要想顺利通过学校的任期科研考核和职称提升,就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因为发表论文和获得科研项目的难度更大。因此,“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学科教育知识和能力”等科目以及“部分科目增加教学实习经验”等要求,反而成为师范生通过教师资格全国统一考试的主要障碍。其次,对于师范生来说,他们的教育教学实习考核通常基于1张校外实习鉴定表、4-6份教学设计方案、1篇中学教育实习调查报告,缺少对课堂教学实践技能的有效考核。另外,师范院校和中小学校都缺少对师范生实习期间的有效跟踪和指导。
  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特色功能的转变
  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背景下,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创出社会化的特色,即突出三大传统功能中的“社会服务功能”,并将另外两个功能(教学和科研)服务于“社会服务功能”。针对其教师教育特色功能的三大窘境,师范院校必须改革培养机制,推进研究型教学,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能力。为此,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功能要实现三个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