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教师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12-03 06:10:00     阅读:

  摘要:就传统意义而言,我国的师范教育主指教师的职前教育,主要内容为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主要方式为学校内的封闭式、统一培训。在日前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下,社会各界对教师的要求愈发严格,教师要终身不断地学习,才能做好教师的工作。原有的单一、定向的教师培养和教育模式已远远不能跟上现代科技发展和进步的步伐,师范教育的转型已经成为必然。在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值得重视,只有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好存在的问题,才能让教师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
  关键词:师范教育;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65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627(2017)9-0096-01
  一、我国现阶段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育专业受到的支持力度不够
  以笔者本科就读院校为例,湖北工程学院在上个世纪建立之初(当时名为“孝感师专”),主打师范教育类专业,在之后七十多年里,本校由一个省属师范专科院校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省属二类本科院校,但值得注意的是,原本主打的师范类专业以及院系现在已是“昔日王牌”,湖北工程学院的工科类专业正在校内占着绝对优势。相较“师专时期”,现在学校对师范类专业的重视度大不如前。这样的案例并不仅仅只在湖北工程学院存在,全国大多数师范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原本主打的师范教育类专业逐渐在失去优势,将师范教育专业能一直发展下去并真正有所建树的高等师范院校(如“985”工程院校中的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211”类的西南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是比较少的。在我国,教师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是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但有心又有力承担起这一职责的学校由于“僧多粥少”而门槛渐高,社会各界对于其他普通师范院校以及其他非文科类和师范类院校的师范专业毕业生的认可度和重视度也不够。
  2.总体生源质量差强人意
  随着“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转型、发展,教师教育的高标准化和高层次化的重要性越来越不言而喻。教育师资水平从某些方面来说,甚至可以决定今后教师教育的成败。因此最为首要的,就是要做好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建设。但相对而言,师范院校对优质生源的吸引力不强,由此直接导致了我国的储备师资力量的薄弱。
  3.教师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
  现在我国的教师教育相关政策和制度(如: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教师资格认定标准以及教师教育质量标准)有着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国家在实行教师资格认定时的尺度标准仍把握不准。就笔者所在学校而言,大多数非师范专业的大学生报考教师资格证仅为了有一份“找不到工作时的保底工作”,教师队伍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虽然我国已经拉开了当前教师教育改革的序幕,但是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和其培养出来的教师教育人才仍不能很好的适应教师教育的未来发展需要,我们只有统筹规划,分层次培养,能与时俱进,才能切实把我国教师教育的师资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二、应对我国教师教育发展中一些问题的对策
  由以上对我国师范院校以及教师教育发展间的问题的概括,可以看出“如何保证教师教育的质量”已成为当下我国师范院校进行的教师教育改革最大的难关。虽然国家不断发布新政策、采取新措施来促进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并逐渐改变以前定向培养师范生的计划调节师资的培育系统,转向开放市场调节,但由于在现阶段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以及发展的主要阵地仍集中在师范院校,所以除了国家的支持,各大师范院校也要积极做出应对。关于这一点,笔者建议可以集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改变传统的教师教育观念
  作为教师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如果不能时刻更新教学思想,形成“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转型”十分必要的观念,那便无法与时俱进,确定自身的发展路线。教师教育不是为了训练只会教书的教师,而是要培育新时代的教师,能与时俱进,更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通过学科知识的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素质教育。
  2.改变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改革教师教育的培养方式
  现代化的发展使得现代社会对教师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转变我国师范教育改革前的定向又保守的培养模式是当前改革的重中之重。在教师的培养模式上,如北京师范大学等教育部直属高等师范院校和部分办学条件好、师资力量强的省属高等师范院校,已经在试行“本科+专业硕士(4+2)”的培育方式,让学生在本科4年的专业学习后剩下的2年间,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与基础教育改革的教育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从而让“专业更专”,以培养“术业专攻”、“精益求精”的师范生;或者选择其他专业领域的教育相关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以培养能力多样化的师范生。
  3.加强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课程是培养人才的蓝图,教师教育专业要真正地培育一批高质量的教师,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课程改革,课程结构的设置科学性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所培育出來的教师人才质量的优劣。其中,构建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是最关键的一步。传统的师范教育专业,一般分设四类课程:中外教育史、教育学原理、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以及教育实习实践,几十年来,我国的师范院校课程的主要结构和内容基本上没有变化,总是年复一年地“炒隔夜饭”。如今,一成不变的课程结构设置门类单一,内容陈旧,教育实习实践的时间过少,这些都需改进。要形成专业的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可以适当突破传统的师范教育的范围,将课程设置的知识深度和知识范围进行适当拓展,基本把握一个“专业内要专,专业外要广”的原则来培养适应新时代的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董英楠. 从“师范性”与“学术性”争论看美国师范教育机构转型[D].沈阳师范大学,2011.
  [2]吴婷婷,栗洪武. 我国教师教育研究现状分析[J]. 当代教师教育,2012,03:77-84.
  [3]齐梅,刘洁. 对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存在问题的思考[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14-16.
  [4]管培俊. 光荣与梦想(一)——中国教师教育改革开放30年[J]. 基础教育改革动态, 2009(5):19-22.
  [5]马海波. 二十一世纪高等师范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0.
  [6]吴婷婷,栗洪武. 我国教师教育研究现状分析[J]. 当代教师教育,2012,03:77-84.
  [7]陆晓燕. 开放式教师教育背景下中国教师教育机构认证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