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山学校读后感7篇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24-05-08 13:01:04     阅读:

阅读相关书籍可以帮助我们培养情绪共鸣能力,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作品中的情感,写出更具感染力的读后感,一篇读后感能够激发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让读者与书中的人物和故事产生共鸣,无忧文档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夏山学校读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夏山学校读后感7篇

夏山学校读后感篇1

夏山学校里说到他只能是一座孤岛,我也觉得他只能是一座孤岛,现在社会已经形成了家、校、社会一体的教育系统,这种分数至上的教育模式很让人容易缺乏自信,容易缺乏创造的能力,也容易让自己偏离自己的兴趣和使命,去做一些与自己相违抗的东西。

现代教育就是对学生的心理成长缺少关怀,导致很多学生心理不健康,迷茫、焦虑、恐惧、没安全感等等心理时常发生在学生身上,导致现如今学生产生抑郁。

现在很多人都会有一种心理定向,就是人到什么年纪就要做什么事,就应该达到什么境界。如果你成长太慢,就责骂你不够努力,不够努力提升自己,常用一种别人家孩子怎样怎样来批评你,教育你,其实这是对你的摧残,你会觉得你自己一事无成,你会看不到自己已经通过努力在慢慢地进步了,慢慢的你会发现不了自己的闪光点,要知道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需要慢慢地成长,有的人可能会在那一个阶段比别人成长快很多。

很多人对成功的定义都差不多,就是要赚很多的钱,拥有很高的地位,过着非常奢华的生活,好像就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而在《夏山学校》中说到:“我个人对成功的定义是:能快乐地工作、积极地生活。”

夏山学校读后感篇2

静静地半躺在床上,读完尼尔先生著的《夏山学校》后,确实感到一阵又一阵的热潮怦怦激荡自己的胸膛,我的脑子里浮想起了一幅又一幅教育的场面,我在不断地问自己:教育,到底有多大?教育,可以走多远?

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教育内容之大,我被教育巨大的包容所慑服,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然而,当我读完《夏山学校》之后,我对教育的理解,有了一种“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如果说我之前理解的教育还是有形的、可演绎的,夏山学校里的教育似乎已经达到了“润物无声”“大象无形”的境界了。它让我真正认识到:教育,到底有多。教育,可以走多远!

在夏山学校,实现了真正的民主、平等,一切有关学校和集体的事情,由学校自治机构——学校大会全体学生投票决定,校长也只有一票之权。

夏山学校中的孩子厌学、自卑、叛逆,是家长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儿童”。来到夏山之后,他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发自觉地学习,独立自主地学习,充满自信,爱己爱人,每个孩子的身心都得到了充分自由的发展。多年后,他们成为了杰出的艺术家、音乐家、设计师、演员、科学家和数学家……

太多的不可思议和不可想象,都在这里真实而又生动活泼地展现,它让我真正认识到教育如何为生命奠基,如何自由发展。

在夏山学校,没有任何的说教和管制。我感受到的只是校长、老师和学生们脉搏一起跳动的声音,一起成长的快乐。这种教育,已经超出形式、技能乃至内容的层面,没有固定模式,没有固定内容,它事实上已经超出了传统教育的理念,而上升到一种精神的层面和哲学的境界。

曾经有位哲人说过,比海洋还要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宽阔的是人的心灵。我把夏山学校的教育比之为心灵的教育,只有我们教师的心灵和学生的心灵自由交融在一起的时候,才能达到这样一种“润物虚细无声”“大象无形”的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讲,夏山学校的教育无疑超越了“爱的教育”,《夏山学校》一书无限地拓展了我们教育想象的空间。

让我们合上书,从心灵深处再次发出叩问:教育,到底有多大?教育,可以走多远?

夏山学校读后感篇3

今年暑期,有幸读到《夏山学校的百年故事》,整本书的主题就是爱与自由。“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些观点在书中被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案例深刻诠释着。作为同行,不仅仅是敬佩,更多的是启迪。

有人也许要问,学校如果是这样,还要教师干什么?但不可否认孩子在尼尔心中的首要地位。他把孩子当成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有思想、有要求的个体,而不是生产线上的产品。书中没有过多提到“爱”这个词,但透过每句话都感受到夏山学校对孩子发自内心深处的爱。这使我不由地想起了我授课班级中一名特别爱捣乱的学生,为什么他总是屡教不改,成天和老师对着干?我想那是我不喜欢他,对他有成见,于是相看两生厌。如果我能像尼尔那样无条件地爱孩子,他肯定会有所改变。

遗憾的是,《夏山学校的百年故事》中所记述的事例,虽然被包括专家、教师、学生家长在内的许多人欣赏,但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迫使孩子接受某种教育,使之进入某种生活轨道。其实,没有学习的自由,没有将学习的观念从书本的概念扩大到生活的变化,孩子们便无法享受到这种自由。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烦恼与痛苦,尽管能考出高分,却没有自己的思想,缺少了学的创造、学的热情,他们进入社会后往往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孩子的确需要一个愉悦、自由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才能有丰富的创造力,才能享受生命的喜悦。孩子的世界丰富多彩,他们都有异想天开的童年时光,都会有顽皮和淘气的时候,这些都是成年后回忆往事时印象最深的。想想在夏山学校这种办学模式下生活的孩子边走边踢石头的可爱模样,不禁让我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小溪边野炊,小河边散步,在校园的树丛中捉迷藏,在大树下谈天说故事……这些活动多么吸引孩子。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呵护孩子的天性,使他们的童年丰富多彩。

夏山学校的孩子可以只上自己喜欢的课,这让我认识到,学习要建立在兴趣基础上,更要正确对待个性差异。因此,教师要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作为重点,并且正视个性差异,与其培养不快乐的学者不如培养快乐的清道夫。

身为教师,在面对自己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时,在面对一个个性格迥异的学生时,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成功的教育是帮助每一个人自我发现和自我实现,成为最好的自己。”

夏山学校读后感篇4

跟往常一样,忙完所有的家务,拧亮了台灯,随手拿起床头柜上的一本书。发现这不是我常看的那本书,书的封面上贴了张便条 :“这是我心目中的学校。”这准是我女儿的“杰作”。“这孩子……”我一边轻声嘀咕,一边拿起书漫不经心地翻看起来。渐渐地目光不再随意,思绪不再游走……

“学校里没有考试,上课完全自由。孩子们可以上课,也可以不上课,只要他们喜欢,他们可以一年到头不上课……”真有这样的学校吗?真有这样的“好事”吗?乍一听简直就像天方夜谭。但不管你信不信,夏山学校确实就是这样一所“放纵”学校,对孩子们而言,它也许就是世界上最快乐的学校,因为这是他们日日夜夜期盼的心目中的学习乐园。

?夏山学校》的作者是a.s.尼尔,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誉满全球的夏山学校创始人。夏山学校创办于1921年,作为现代教育史上最著名的学校。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因材施教的典范”,充满了无穷的活力。

尼尔认为孩子需要自由,因为只有在自由的气氛下他们才可以自然发展,向好的方面发展。这句话不由让我想到《小象巴颂》的故事,刚开始进入大象学校的巴颂,学习的劲头、才能十足;但,无休止的训练与惩罚,让学习失去了快乐时,巴颂对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开始拒绝学习,甚至伤人……聪明可爱的小象巴颂,究竟为什么变得如此暴躁、凶残呢?《小象巴颂》结尾一针见血地指出:学习应当是快乐的;当学习被降格为苦役时,它极有可能成为一个学生堕落的开始。

可是让孩子自由,过他们自己的生活,说来简单,但在现在社会中,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很难做到。因为我们担心一旦风筝断线,就会跑得无影无踪;一旦没有灯塔,航船就会偏离方向;一旦……总之我们不能对孩子的一切熟视无睹。于是“你不能、你不可以、你应该”常常挂在我们嘴边,而这些字眼让孩子们非常仇视,因为过分的溺爱、过多的管束、过重的压力让孩子们窒息、喘不过气,甚至是厌恶。于是,当我告诉女儿某件事情的做法时,她会说“这是你的想法,又不是我的”;当我为女儿的错误行为喋喋不休时,她会说“你说的这么多,我就是记不住”;当我为女儿不愿好好弹琴而发怒时,她会说“这又不是我要学的”,我真想把钢琴劈了!”当我……最后女儿告诉我“我有我的生活,我知道我该怎么做。”看来填鸭式的、无谓的反复说教,在孩子面前显得是那样的苍白。

对于学校教育,尼尔认为:“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他用60年的时间,在夏山学校实践了这个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理想。当然夏山学校的自由发展并不是随心所欲,并非是无限制的自由。例如:在学校自治会上若干有关生命安全的规章由学生订立,经校长认可予以批准。正如英国督学报告书上提到的:学校制度旨在鼓励学童自动自发、善尽职责与正直不阿。细细品味,夏山学校的自由发展与我们倡导的以人为本,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他们都是倡导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孩子自己去发现,自己去体验,自己去感悟……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说:“夏山学校给孩子几乎无限的自由,而正是这些自由,唤醒了孩子美好向上的心灵。确实如此,夏山学校的孩子在自由发展中建立了自信。如17岁的杰克应聘工作时的镇定自若、绝对自信让他从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一名非常成功的工程师。

夏山学校的孩子在自由发展中享受平等。在夏山学校里,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力,如在学校大会上,孩子的投票和校长的投票一样有效,学生和教职员一样对学校的规章制度有表决权。孩子们经常受到鼓励,一视同仁。在夏山学校里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所以他们没有恐惧,而有自己的想法。孩子的创造力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而这种旺盛的创造力恰恰是当前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孩子缺失的。夏山学校的创始人尼尔说:”我相信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幸福,在于寻找兴趣。”因此夏山学校的孩子在自由发展中寻找兴趣。如汤姆5岁进夏山,17岁离开。一堂课也没上,所有的时间是在工艺室里做手艺,但他需要某些知识时,他会去看书,他会去请教尼尔。而这完全是自觉自愿的行为,现在他已是一名出色的工艺专家。在夏山学校里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孩子们在自由发展甘露的哺育下健康地成长。

正是这样的自由,让孩子懂得了尊重,学会了礼让,激发了动机,启迪了心智。相比之下我们的教育不缺分数,缺的是能力,缺的是创造力。该如何走出这一误区,相信夏山学校的教育理念会给我们有所启迪。

夏山学校读后感篇5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可他们的教育事业却往往令世人所担忧。一直以来,教育都至关重要,但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无穷的关爱,你能想象在这样一个学校里的学生是怎样的吗?

教育,两个普通的字眼,却是永远做不完的事业。自由与关爱,又能有怎样强大的力量,来做好这一辈子的事业?《夏山学校》给了我们答案。在这个无拘无束又充满爱的乐园,孩子们的成长究竟是怎样的呢……轻松的?放任的?无法无天的?

放飞自由的乐园

夏山学校是放飞自由的乐园,所有的一切都随孩子们决定。他们可以上课也可以不上课,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可以穿自己喜欢穿的衣物等等,在我们看来简直不可思议!夏山学校的创办者是as尼尔,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实行了绝对的“自由发展”,使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他的办学理念: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我认为这种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常规的思想真的非常难得,创办没有管训、指导、约束的学校,这是得有多大的勇气啊!教育家尼尔经得住旁人的不理解与家长的埋怨,坚持自己的目标,最终果然取得了成功。也用事实证明了“自由发展”是可行的,孩子们需要的就是自由,就是没有约束,这样才更能激发他们的潜能!

支持夏山的人很多,不同意的也不在少数。也许他们觉得这与放任孩子没有什么区别,觉得这样下去,在这种自由的环境里,孩子们非但不能好好地健康成长,还会由小时候所谓的“自由”发展成长大后的为所欲为。我是支持夏山的,自由与放任虽意思相近,本质却是不同的。夏山的自由带给孩子们更多的是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与敢于发现的创新精神。

充满关爱的天堂

夏山学校是充满关爱的天堂,老师学生人人平等。在普通的学校中,老师似乎被冠上了“永远正确”的代名词,夏山就不同,学生能任意指出老师的缺点,师生之间没有对错之分。

不仅仅是老师与学生,校长与孩子们的爱也感人至深。哪个孩子打碎了玻璃,校长会怎么做?打他?骂他?都不是,而是让他继续打;那结果就出人意料了:那孩子愿意赔,校长却不需要,还是一位陌生人听了此事后给了校长一英镑呢!我对校长对孩子们的关爱深有体会,孩子们可以损坏公务,可以采摘花木,校长从来不责骂,而是让孩子自己去体会这样做的对错,也让他们拥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忆《窗边的小豆豆》

通过《夏山学校》,我回忆起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书中的巴学园不就是夏山学校的翻版吗?其实,“夏山学校”就是小豆豆的学校“巴学园”的原型。这两个学校都是自由的,是友爱的,在别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进了巴学园后不也变成里一个正常的小朋友吗?这都是巴学园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影响了小豆豆。小豆豆就如夏山里的许多问题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他们的潜能都被激发了出来,他们也都成为了优秀的、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教育是一辈子的事业,关爱和自由是最好的教育。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无穷的关爱,也许他们的潜能更能发掘出来。可惜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这可能无法那么快的实现……

夏山学校读后感篇6

暑假里听了苏周子老师的心理讲座,苏老师着力推荐了一本《夏山学校》,于是我买来准备好好读一读。但是一直是几页几页的看,一是因为忙,二是因为里面的教育理念我有些不能认同。

?夏山学校》讲的是英国的一所名叫夏山的学校,这本书的作者也即是夏山学校的创办人“a.s.尼尔”,尼尔先生所创办的这所学校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而且也不能够多,毕竟这种学校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和我们现在进行的教育有很大的区别。在夏山,孩子们是被高度尊重的。创办者尼尔和他的妻子共同的办学理念是“创造一个不是让孩子们来适应学校,而是去适应孩子的学校。”

到学期结束,终于把这本书草草读完。掩卷思考,我始终认为夏山学校的这种教育方式可望而不可及,至少在当今的社会是很难实现的。在夏山学校,快乐是生活的目的,衡量成功的标准,在于工作愉快与生活积极。因此,学校的任何做法都是使儿童学习如何生活,而不是知识的传授。孩子们可以凭自己的意愿去上课,不论缺课多久也不会受到责罚,分班和选课依孩子的意愿,学生在教室里可以随处走动。这种教学模式的确充分发扬了孩子的个性,但是否真能让孩子们“树大自然直”呢?

在夏山学校五至十五岁的孩子分三个班,总人数不超过50人,并来自世界各地。教学不限于室内,学习是走出教室之外,甚至学校之外。教师可以自行从事实验工作,自行负责教学,并有权选择课程和教材,无正式考试,只是以轻松谈话的方式测试学生,这种无压力的学习在当今中国“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制度不改革的情况下,太过于理想。尼尔校长和夏山学校的老师们如果在中国这样办学,早就会被家长和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封杀”了。并且尼尔在书中一次又一次地满腔愤怒地写:那些不自由的孩子……那些受到压抑的孩子……难道我们的学生真的那么痛苦吗?中国从古至今,流传着一句古话:“不打不成才”.很多名人都是受着传统教育长大的,不也在快乐地生活,同样在推动着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所以,我对夏山学校中很多教学方式的可借鉴性是持怀疑态度的。

所以我想,在中国,这种教育模式至少在短期内是无法实现的,但是在整本书中,最打动我的,就是尼尔对孩子们的爱。

尼尔在书中没有过多提到“爱”这个词,但从每句话中都能让人感受到他对于孩子的发自内心深处的爱。这种爱不简单是父母老师对孩子的爱抚、关爱或充满爱意的语言,他的爱是那种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真理的渴望、探寻。这种爱更高尚,更真诚,更彻底,更尊贵!没有这样爱的驱动是不可能给孩子那种自由的。一个孩子在缺乏关爱的环境中,是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可言的。像我们班里这学期转来的小张同学,刚来班里时,做事总是畏手畏脚,不敢尝试新的工作,担心会难,担心做不好,看人的眼神总透着恐惧和防备。现在他虽然表面上看不再那么安静和疏远,经常会故意调皮捣蛋来试探,但我知道他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爱可以消除恐惧。但只有老师的爱,缺乏家长的爱还是不能彻底去除那些恐惧感。只有学校和家庭产生合力,才会对孩子有最大的帮助。

但我感觉我们现在在很大程度上做不到夏山学校那样自由。比如他提到学校中的孩子不愿学习可以整日游荡,整日泡在工具房,有的孩子甚至游荡了三年,直到他恢复学习的欲望。夏山有吃手指或说脏话的孩子老师会放任。有去偷东西的孩子老师和他一起去偷。不愿意整洁的孩子可以不用洗澡,饭前不想洗手就随他去,用手吃饭也是他的自由。在课程学习上,夏山学校的孩子只需挑选自己喜欢的课程上,虽然我们现在不可能做到让孩子们这么自由,但学习要建立在有兴趣的基础上,有兴趣的课程才能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这一点是肯定的。所以教师要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作为重点,并且要正视个性差异。尼尔主张孩子们的本性是善良的,而且聪明实际,大人不需要让孩子们依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照自己的能力去发展,也就是依自己的才能志趣,想成为学者便去做学者,而适合当清道夫的也可以成为清道夫,尼尔认为与其培养不快乐的学者不如培养快乐的清道夫。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我的学生中,有的特别会学习,轻轻松松学得比别人好,有的孩子很认真,学习成绩就是不理想,但每次校运会比赛中,他却能成为冠军,这样的孩子有他的专长,如果让他们在夏山学校,相信他们一个个都会是人生的成功者。

夏山学校读后感篇7

?夏山学校》是一本教育类书籍,介绍了英国一所叫做夏山的学校,而本书作者即是学校的创办人a。s。尼尔。尼尔先生所创办的这所学校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它的独一无二来自于于其倡导的教育理念和我们现在进行的教育之间的区别,但是我们仍能从中读到一些对教育有益的东西出来。

自由是最重要的,但是在《夏山学校》的理念中,这种自由并不是放纵,而是一种有选择性,有规则,不损害他人自由的自由。在这种自由的气氛中,孩子们有倾向性的生活与学习,他们自我的行为将不会受到别人的指责,而一旦其行为侵犯了他人的正当权益,则会由学生大会进行表决,在自由中发挥出民主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