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课中班教案通用7篇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24-03-28 18:01:12     阅读:

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案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调整,教案可以帮助教师组织课堂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下面是无忧文档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园音乐课中班教案通用7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园音乐课中班教案通用7篇

幼儿园音乐课中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音乐游戏中感知乐曲aabba曲式结构。

2、感应a段节奏,听准特定音效。

?活动准备】毛毛虫玩偶、磁带。

【活动过程】

一、暖身活动——律动《母鸡孵蛋》组织幼儿进活动室。

师:农场里的鸡妈妈要孵宝宝了,咱们一起去看看。(鸡宝宝孵出来了,动动自己的小翅膀,好朋友抱一抱)

二、完整欣赏音乐,感知乐曲的内容与情绪。

导语:鸡妈妈带着鸡宝宝到草地上吃虫,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请大家仔细听听!

1、完整欣赏乐曲,初步感知乐曲的内容。老师配上简单的肢体律动。

2、欣赏后提问:音乐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

三、a段律动游戏。

1、学习小鸡吃虫的肢体律动。

①练习啄的动作

师:小鸡宝宝爱吃什么?(虫、米)它们是怎样吃的?(创编吃的动作)

※老师统一动作,念语词“小鸡吃虫”由慢到快进行肢体动作练习。

※配乐语词练习“小鸡吃虫”律动。

②传递练习

师:鸡宝宝们都喜欢吃虫子,我们来学学小鸡吃虫。

老师示范,幼儿练习。(念语词“小鸡吃虫”,慢到快)

念语词“小鸡吃虫”,引导幼儿由慢到快玩传递游戏(徒手)

师:鸡妈妈抓了虫子,大家一起分享吧

※道具+语词玩传递游戏

※配乐游戏(2遍)

2、听辨音乐,创编木头人肢体造型

师:鸡宝宝吃虫好开心。可是,农场的后山住着一只大老鹰,它最喜欢吃小鸡。如果老鹰来了怎么办?(变各种“木头人”)(不能动,否则就会被捉走)

※引导幼儿创编木头造型。

※念语词练习(听辨“木头人”游戏的乐句)

师:小鸡变几次“木头人”。(两次)

※配乐游戏

四、全曲律动游戏。

1、全曲完整游戏,幼儿扮小鸡,老师扮老鹰。

小结,讨论老鹰的神情和动作。

2、全曲游戏

在b段中,教师扮演的老鹰可以给扮演小鸡的幼儿挠痒痒,动了就被抓走。

3、全曲完整游戏

师:老鹰一直抓不到小鸡,它就想了一个办法,藏在小鸡群里头等待时机。一会儿小鸡第二次变“木头人”时,谁拿到虫虫,它就是老鹰。

五、结束。

幼儿园音乐课中班教案篇2

内容与要求:

1、感知秋天的季节特征,观察各种动植物的变化。

2、了解秋季人们如何收获,乐意参加各种收获活动,体验丰收的喜悦。

活动名称:树叶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关注自然现象的.兴趣。

2尝试使用音乐符号来替代他物并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红色和黄色的小树叶若干。

活动过程:

一交流秋天的秘密(关注:幼儿的想象力)

1教师:深秋到了,你们在路边发现什么多了?

2教师:树叶宝宝都飘落了下来,你们觉得树叶宝宝会飘到哪里去了呢?

师总结:树叶宝宝飘到了这么多地方,他们感到非常的快乐。

1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小黄叶和小红叶来做客,我们用歌声来欢迎他们好吗!

2小红叶说我的颜色是红红的,我和mi宝宝是好朋友,小黄叶说我的颜色是黄黄的,我和sol宝宝是好朋友,请你仔细听一听钢琴妈妈和谁做好朋友?如果你听到的是mi宝宝请你站到小红叶那边去,如果你听到的是sol宝宝请你站到小黄叶那边去。

师生合唱歌曲《秋天》,最后弹到mi或sol音上,幼儿站到相对应的树叶前。

3请你找一个树叶宝宝做朋友,并向他们打个招呼。

第一遍:我们再听听看这是是谁的朋友来了.歌曲《秋天》,mi,mi,mi,这是谁的朋友啊(小红叶),小红叶和mi宝宝是好朋友,那让我们手拉手围个圆圈圈,一起数数有几个好朋友。

第二遍:幼儿手拿树叶边飘边唱歌曲,sol,sol,sol.......

教师总结:今天钢琴妈妈找来的小黄叶和小红叶是一样的。

4教师:请你找一个跟自己不一样颜色的树叶宝宝,想想你要飘到哪里去?

幼儿回答自己飘到了哪里。

重复一遍

三送树叶回家(关注:幼儿游戏的规则意识)

教师:天已经很晚了,小黄叶和小红叶该回家了,你们准备用什么交通工具来送他们?

教师:我们请两位司机来送他们吧。

幼儿园音乐课中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跟随音乐,完整地演唱歌曲。

2、通过击打身体,感知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3、幼儿通过演唱歌曲,感受节奏音乐的快乐。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鼓,歌曲的音频mp3,图片。

经验准备:敲击小鼓的经验,听过小鼓的声音。

活动重难点:

幼儿能够跟随音乐,完整地演唱歌曲。

幼儿能按照三拍子的节奏,边唱边打节奏。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进入教室

唱《红公鸡》一边唱歌,一边玩游戏进入教室。(游戏玩两遍)

?红公鸡》

我有一只红公鸡,不知在哪里?请你快来叫一声?出来吃白米。

二、进行部分

发声练习

教师带领幼儿复习上周学过的《谁唱歌》做发声练习。

感知三拍子节奏的特点。

教师出示小鼓,并击打出强弱弱的节奏。(可以用小鼓的音频来代替)

教师引导幼儿用身体来表示强弱的节奏。(引导幼儿拍手,跺脚和拍腿)

教师带领幼儿一边听歌曲范唱《小鼓响咚咚》,一边用用肢体按照××××∣×××_∣的节奏来为歌曲伴奏。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并用肢体动作进行表现。

我的小鼓是怎么响的?

我说话儿,小鼓怎么样了?

我说小鼓响三声,小鼓怎么回答的?

哎呦呦呦这不行,为什么不行?

我说小鼓别响了,小鼓怎么回答我的?

师幼共同有节奏的朗读歌词,并注意三拍子的节奏。

师幼共同演唱歌曲,并引导幼儿用肢体来表现歌曲的优美,感知三拍子的强弱关系。

三、活动结束

教师带领幼儿唱歌《小鼓响咚咚》做着优美的动作离开教室。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分三个环节。在学习童谣环节中,教师创设幼儿喜爱的“和小鼓做游戏”的情境,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学习童谣。幼儿能够较深入地理解内容,体验童谣的语言结构和韵律特点。在引导仿编过程中,教师通过出示图片引导迁移生活经验,幼儿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思维活跃、发言踊跃,快乐地完成了仿编学习。活动环节清晰,层层递进,较好地实现了活动目标。

小百科:鼓是一种打击乐器,在坚固的且一般为圆桶形的鼓身的一面或双面蒙上一块拉紧的膜。鼓可以用手或鼓杵敲击出声。鼓在非洲的传统音乐以及在现代音乐中是一种比较重要的乐器,有的乐队完全由以鼓为主的打击乐器组成。

幼儿园音乐课中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歌曲的间奏,学习用领唱齐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2、初步萌发与同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情感,以及合作进行歌表演的能力。

3、学习创编新的歌词,并在歌曲间奏处合拍地做动作。

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幼儿有经常互相帮助做好事的经验,并会用语言表达事情的经过。

2、歌曲磁带《好朋友》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谈谈自己的好朋友。

师:“小朋友,上次我们学了一首‘朋友越多越快乐’的歌,知道了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你觉得好朋友之间要怎样互相帮助呢?”

二、学唱新歌。

1、老师清唱,幼儿倾听。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就是“好朋友”我们来听听歌曲中的两位好朋友他们是怎么互相帮助的?”老师清唱一遍后问:

(1)谁来说说看歌曲中的小朋友是怎么互相帮助的?

(2)歌里还唱到什么?(哦,好,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你帮我来梳梳头小朋友说的真好,你们能不能把这首歌的歌词从头到尾完整说一遍呢?好,我们一起来……)

2、老师清唱,钢琴弹间奏,幼儿倾听。

师:下面请小朋友听我把这首歌再唱一遍,你们听听看,这一次你们听到的和刚才听到的有什么地方不一样?(老师清唱,另一位老师弹间奏)

问:1、你听到和刚才有什么不一样?弹琴时有没有唱,为什么弹琴的地方我不用唱?(引导幼儿说出间奏)

小结:在歌曲中有间奏的地方我们是不要唱的。

2、这首歌里有几个间奏?(老师边出间奏谱边唱)我们再来听一遍。

师:哦,这首歌里有两个间奏,你们能不能看着这个间奏的谱把它打出来呢?(引导幼儿说到拍手,)除了拍手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我们在间奏的时候不用唱但可以用很多动作把它表示出来)

3、跟着间奏做合拍动作,学唱歌曲。

师:下面,我来唱歌词,到了间奏的时候,你们就来跟着音乐用动作做出来,好吗?

师:小朋友真棒,如果你们能把这首个跟着琴声轻轻地唱出来,并且能在间奏的时候做动作,那就更好了,你们能吗?好,我们来试试。(老师和幼儿一起唱1~2遍)

4、领唱和齐唱。

师:上次我们学过了领唱和齐唱,谁记得领唱是怎么唱?齐唱是怎么唱的?今天我们就来用领唱和齐唱的方法来唱这首歌,你觉得这首歌什么地方应该领唱?什么地方应该齐唱?(现在我就请一位小朋友来领唱,唱前面两句,后面两句就由其他的小朋友来齐唱。)

三、创遍歌词。

师:小朋友真聪明,唱得真好,好朋友之间可以可以互相梳头、扣纽扣,好朋友之间还可以做什么呢?(我们把也把它唱到歌曲里去吧)

小朋友真能干,不但学会了唱歌还学会了编歌词,小朋友今天回去可以把你编的歌词放到歌曲里唱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听好吗?

幼儿园音乐课中班教案篇5

一、儿歌部分动作建议

1—2小节:双手手指相对,合成圆圈形状,并且随着儿歌歌词的变化变得越来越大。

3—4小节:模仿小猫走过来。

5—6小节:模仿小老鼠害怕团团转的样子。

8—9小节:“小老鼠”四散躲起来。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谱念读儿歌,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2、听辨音乐的开始与停止、感受音乐速度的快慢。

3、遵守游戏规则,知道小老鼠什么时候在逃,什么时候不动了。

?活动过程】

l、模仿猫和老鼠走路:

(1)教师演唱歌曲《小老鼠》,请幼儿欣赏。

(2)问:歌里唱的是哪个小动物?它是怎么走路的?

请个别幼儿模仿小老鼠走路。

(3)问:小老鼠最害怕什么动物?它是怎样走路的?

请个别幼儿模仿小猫走路。

(4)引导幼儿思考小猫和小老鼠脚步声的不同,模仿小猫和小老鼠走路。

2、听辨节奏,念读儿歌:

(l)教师用手在地上拍慢、快两种节奏,请幼儿听辨哪个像小猫的脚步声,哪个像老鼠的脚步声。

(2)问:哪个声音像小猫的脚步声?

当幼儿回答正确时,教师在地上拍节奏,引导幼儿念读相应的儿歌。

(3)如上方法,学习念读小老鼠的儿歌。

3、分析猫叫,感受强弱:

(l)问:小猫从远处走过来,越来越近,它喵喵喵的叫声也会越来越小,逐是越来越大?

引导幼儿边用手做动作,边模仿小猫的叫声(参考儿歌部分动作建议l—2小节)。

要求:动作由小变大,声音由弱到强。

(2)边做动作边念读一遍儿歌。

4、图谱学习: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用图谱表示儿歌内容。

①问:儿歌里小猫走过来的时候,我们是怎么演奏的?是怎么拍地板的?

用哪张图能表示小猫走过来?

引导幼儿用小脚印来表示小猫走过来。

②依次提问,请个别幼儿选择图片,粘贴到黑板上。

问:用哪张图片来表示老鼠吓得团团转?

小猫从远处走来,声音越来越大,可以用哪张图片来表示小猫的`叫声?

吱溜一声又用什么图片来表示?

③教师以故事语气出示完整图谱:

喵喵喵,小猫走过来(贴上小猫的图片),老鼠吓得团团转(贴上小老鼠),吱溜,快点躲起来(贴上小房子)。

(2)引导幼儿看图谱,念读儿歌并表演。

①教师手指图谱,指挥幼儿念读儿歌。

②分组分角色念读儿歌,加深记忆。

③请幼儿分别扮演小猫和小老鼠,边念读儿歌边模仿猫和老鼠进行表演。

5、音乐听辨与游戏:

(1)播放音乐,请幼儿听辨哪段像猫,哪段像老鼠。

(2)教师:小猫走一走,停一停,四处看看有没有可以吃的食物。

教师边说边模仿小猫,给予幼儿动作提示;请幼儿听音乐模仿小猫。

(3)续听音乐,请幼儿听辨老鼠的音乐,模仿小老鼠的样子。

(4)教师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幼儿模仿猫和老鼠:

小老鼠肚子饿了,悄悄出来找食物,它们东瞧瞧西望望(引导幼儿模仿老鼠表情、动作),看看食物在哪里。找到食物了,真开心、快吃啊!突然,听到了猫的脚步声,快躲起来,不要让猫发现了,我们躲在桌子下(第二遍音乐玎以躲在门后面、躲在角落里)一动也不能动,千万不要发出声音。共同模仿猫的动作,伸个懒腰,喵喵叫,揉揉肚子,竖起耳朵、瞪大眼睛找找哪里有老鼠。

(5)互换角色,玩游戏:

教师扮演小猫,幼儿扮演小老鼠,听音乐玩游戏。

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幼儿自然地感受音乐的快与慢、开始与停止。教师在与幼儿一起做模仿时,适当给予语言提示、鼓励幼儿大胆积极地模仿,但是语言运用要少,声音要轻,以免影响幼扎听辨与游戏。

三、友情提示

本活动在小班、中班上学期均可开展。教师可以通过丰富情境,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如:老鼠装死、偷油。

小试节奏活动后的些许思考

连着在新中班上了两个音乐节奏活动,新中班的孩子还从没接触过乐曲,以往都是以单一的拍手表现形式,第一次看我拿出那么多“新奇”的乐器时,孩子们兴奋极了,所以在第一次尝试使用乐器敲敲打打时,许多孩子都是兴奋地盲目乱敲打,但是我没有生气,而是还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自由敲打一会,等新鲜劲一过,再启发他们发现如何让乐器发出的响声让人听着舒服和谐,一起总结出一些简单的合奏打击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再通过示范,讲解,教给幼儿正确的演奏方法,的确,效果很明显。

第二次为孩子们上节奏活动时,我开始配上了节奏卡,希望通过图谱的帮助,联系各种节奏,提高幼儿的节奏感, 图谱以它的直观,形象易于理解的特点,在幼儿音乐活动中有特殊的意义,它可以使看不出,摸不着的抽象音乐形象化,使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相互结合,帮助幼儿掌握音乐节奏,旋律。而活动实践下来,孩子们兴趣高极了,在图谱的引领下,发出来的声音和谐多了。

活动后我的些许思考:

节奏是音乐构成的一大要素,是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节奏也是旋律的骨架,支柱,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班幼儿已有一定的节奏感知能力,但水平还不够,感知不够精细。因此需要在平时教学中加以引导,培养,打击乐演奏教学不仅能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技能,发展节奏感,而且能发展孩子们对音色,曲式结构,变声部的表现力的敏感性。在日常活动中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我们的音乐课堂能够更精彩些。

幼儿园音乐课中班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

2、尝试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

3、知道泡泡糖会破坏我们的环境,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图谱,音乐

活动过程:

1、小朋友们看,今天谁来班里了?

2、这只小老鼠啊,趁妈妈睡午觉的时候,悄悄地溜出去玩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一块来听一听?

3、你觉得小老鼠溜出去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4、小朋友们说得都很好,我们一块来看看这只小老鼠出去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讲到“左看看,右看看”时提问:她为什么没跑几步就左看右看?小朋友们来学学,刚才老师在哪个字上停顿了,一共看了几下?

5、就这样,小老鼠跑到了草地上,呀!一不小心踩到了黏糊糊的东西,是什么呢?原来是泡泡糖,于是她赶忙用手使劲拽,我们一块来学学小老鼠是怎么拽的,不好,泡泡糖粘到了手上,使劲拽,又粘到哪里了,就这样,泡泡糖像绳子一样把小老鼠捆了起来。这时候一只猫冲过来,小老鼠像个球似的飞快滚回家了。现在小朋友们再完整的听一遍音乐(教师画图谱)。

6、图谱哪个地方表示小老鼠东看西看的?我们一块打着节奏来表演一下,现在我们跟着音乐来一遍

7、哪个地方表示的是小老鼠拽泡泡糖?你能表演一下吗?小朋友们一块表演一下吧。

8、现在我们跟着音乐来做一遍。

9、现在请小朋友们排好队,我们完整的跟着音乐来做一遍。

10、小朋友们以后吃了泡泡糖可不能乱扔,要是我们也踩到了,那我们就跟小老鼠一样麻烦了。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都不断地模仿小老鼠以及小老鼠粘上泡泡糖后用力拽的动作,孩子们玩得很起劲,能根据音乐的旋律用动作表现整个故事。最后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教育幼儿养成不乱扔东西的好习惯。

幼儿园音乐课中班教案篇7

活动目的

1、感受歌曲情绪,能以活泼有趣的歌声和形象的动作进行表演。

2、巩固"矮人走路"等基本动作,初步能根据情绪体验,创编"生气"和"笑嘻嘻"的动作。

3、教育幼儿要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活动准备:

1、知识方面:幼儿已学会唱歌曲《泼水歌》,并理解歌曲内容。

2、物质方面:人手一顶小丑帽,一件成人的t恤衫,一个纸鼻贴,歌曲录音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泼水歌》,进一步感受歌曲情绪,理解歌词的内容。

1、第一遍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慢速度有表情的演唱。

师:小朋友,你们想想,我们如果不小心把水泼到别人身上,应该怎么做?……对了,应该行个礼,说声对不起,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我们学过的哪首歌就是讲了这件事?哦,对了,是《泼水歌》,下面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演唱一遍。

2、第二遍要求幼儿带上活泼有趣的声音,集体演唱。

二、基本部分.

(一) 欣赏教师示范表演,初步感受动作特点,激发幼儿学习欲望。(教师扮演小丑为大家表演节目)

1、第一遍欣赏后提问:你看完之后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2、第二遍欣赏后提问:你喜欢哪个动作?这个动作表示什么意思?并把这个动作表现出来。

(二)教师表演动作

1、带领幼儿集体复习巩固基本动作:"矮人走路"。

动作要领:上身自然挺直,下身半蹲着踏步,双手自然摆动。

2、以分解的形式练习新动作,并引导幼儿创编"生气"、"笑嘻嘻"的动作。

(三)随音乐进行完整练习

1、教师口哼曲子,放慢速度,带领幼儿完整练习一遍(结合部分创编动作)。

2、让幼儿穿戴上服饰,完整跟学两遍,鼓励幼儿做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动作。要求幼儿做动作时带上形象、可爱的表情。

3、鼓励每位幼儿邀请一位自己的好朋友共舞,并要幼儿大胆地运用动作,表情表现歌曲情绪。

三、活动结束:

活动在音乐声中自然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