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马精神有感共5篇】 什么是蒙古马精神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19-09-08 12:31:12     阅读:
蒙古马精神有感共5篇 (篇一)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2周年了。从1947年至2019年,72载风雨兼程,72载砥砺前行。历史的沧桑巨变,不仅体现了党中央对内蒙古自治区的关心和支持,也体现了内蒙古人民为了美好生活而顽强拼搏的蒙古马精神。

何谓蒙古马精神?蒙古马精神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
蒙古马精神是迎难而上的骨气;
蒙古马精神是无私无我的大气。

蒙古马精神也让我们联想到当年那群过雪山草地的人们。他们挖野菜、吃草根、啃皮带,他们是一群不畏艰难险阻的人,习近平同志称他们是特殊材料制成的。那群人最终从苦难走向辉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困难是弹簧,你强他就弱。我们面对各种困难,一次一次顶住压力并最终取得硕果累累,体现的正是这种不畏艰难、咬紧牙关、力争上游的骨气 蒙古马精神也让我们想起了无私无我、团结协作的奉献精神。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奋斗,更离不开大家的团结协作。大公无私也是共产党人的真实写照,正是这种无私无我的大气,才让全国人民凝成整体,取得胜利。

(篇二) 7月1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听取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情况汇报时,又一次提到“蒙古马精神”,希望内蒙古的同志认真贯彻党中央要求,弘扬蒙古马精神,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作为内蒙古组工战线的一员,我们肩负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者、实践者的重要职责,必须要牢记“四个到位”要求,发扬“蒙古马”精神,看准路子、沉下身子、驮起担子、扬起蹄子,带头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以高质量组织工作助推高质量地区发展。

组工人要像“蒙古马”那样忠于职守。“护着负伤的主人,绝不让敌人靠近;
望着牺牲的主人,两眼泪雨倾盆。”这是内蒙古广为流传的《蒙古马之歌》,生动讴歌了蒙古马的赤胆忠心。“天下至德,莫过于忠。”组工干部要把对党忠诚、政治坚定作为立身之本,始终听党话、跟党走,自觉接受政治体检,打扫政治灰尘,净化政治灵魂,增强政治免疫力,让忠诚坚定成为自身最鲜明的政治品格、最牢固的政治基因、最优良的传统作风,永葆组工干部的政治本色。

组工人要像“蒙古马”那样一往无前。“千里疾风万里霞,追不上百岔的铁蹄马”,这首内蒙古民谚形象描绘了蒙古马勇往直前的鲜明特征。伟大事业仍有许多新的领域需要开拓创新,伟大斗争仍有许多重大课题需要探索实践。组工干部作为管理干部的干部、管理党员的党员,必须要保持爬坡过坎的压力感、奋勇向前的使命感、干事创业的责任感,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执着,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当好矢志前行的“逐梦人”、坚定勇毅的“信仰者”、新时代新征程中的“扛旗手”。

组工人要像“蒙古马”那样甘于奉献。“饮马乳以塞饥渴,凡一牝马之乳,可饱三人。”史籍记载中,军队在日夜兼行或完全断粮的时候,正是依赖刺穿马背吸取的一点血,才得以让士兵继续征程。在解放战争中,内蒙古骑兵师也是靠蒙古马浴血奋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组工干部作为服务党员的党员、服务干部的干部,要向蒙古马学习,大力弘扬“安专迷”精神,对组织工作全心投入、迷恋至深、乐在其中,努力做到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事难而怕为、不以事杂而乱为、不以事急而盲为,以坚强的党性、扎实的作风、一流的业绩,回报党和人民赋予组工干部的信任和重托。

(篇三) 在**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自治区时,讲到:“马年春节就要到了,我想到了蒙古马,蒙古马虽然没有国外名马那样的高大个头儿,但耐力强、体魄健壮,希望大家要有蒙古马那样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精神。”这深刻概括了蒙古马的精神内涵。

“吃苦耐劳”是蒙古马精神的源泉,“勇往直前”是蒙古马精神的途径,“守望相助”是我们共同努力实现的目标。弘扬“蒙古马精神”,就是要按习近平总书记的希望要求,“守好祖国北疆,守好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幸福家园;就是要登高望远,规划事业,谋求发展,跳出当地,跳出自然资源的限制,跳出内蒙古,有宽广的世界眼光、大局意识;就是要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信念,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在我们共同团结努力奋斗中快马加鞭、万马奔腾、马到成功!” 吃苦耐劳:词语解释就是能经受得住最艰难、困苦的生涯,也经得起、耐得住劳累;勇往直前:词语解释就是勇敢地一直向前,形容毫无畏惧地迎着困难而上、不到目的绝不罢休。精神:即主观世界,包括思想作风等,是客观世界的反映,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也可以变成物质;还指人表现出来的活力,精神好、做事有精神,可以表现得最出色、有生气、很活跃。吃苦耐劳、勇往直前:就是蒙古马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经受来自于自然界、来自于猛兽、来自于一切敌人的生死拼搏,与自己的体力抗争、与一切艰难困苦抗争,毫无畏惧地迎着困难而上,保护自身、保护种群的同类,与自己认定的人类伙伴勇敢地决不罢休地一直向前,既求得了生存发展,又成就了蒙古马的英名,蒙古马的精神也深深地影响着人类。在草原文化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这种蒙古马精神刻骨铭心,世世代代鼓舞着草原人民,融入到草原人民拼搏奋斗的精神之中。

弘扬“蒙古马精神”,体现时代核心价值 “蒙古马精神”已演化为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中体现和升华,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源于人类的伙伴蒙古马,它赋予蒙古人、草原上的各族人民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深深扎根于中华各族人民的奋斗历程中,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蒙古马精神已与改革创新、锐意发展的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被赋予新的内涵,成为实现“守望相助”,建设祖国北疆,打造亮丽的风景线,实现内蒙古自治区发生历史性巨变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蒙古马精神”是指引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坚定信念。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马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自治区各族人民又提出希望要有蒙古马那种“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精神,“蒙古马精神”的力量,归根结底是中华民族信念的力量。坚定的信念是团结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纽带,这种精神是引领人民群众前进的旗帜,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在当今的时代,这种信念的力量,恰恰体现在社会发展运行之中,能够引导人民群众认识共同的目标、实现共同的利益,并为之而努力奋斗。在革命战争年代,内蒙古自治区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求得翻身解放,也真切地感受到只有共产党才真正为人民谋利益,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草原人民发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勇往直前、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精神,形成了坚韧不拔的内蒙古自治区人民精神,形成了取得革命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内蒙古人民更加牢固地坚定了信念,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就是人民为之奋斗的事业,只有跟着共产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国家才能繁荣富强,人民才会**幸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内蒙古自治区人民解放思想、干事创业、推进发展,以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精神全面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创造了全面发展的美好生活。

(二)蒙古马精神是鼓舞各族人民开拓进取的强大动力。“蒙古马精神”就是新时代内蒙古人民精神的具体体现,它的重大时代价值,昭示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强大力量。坚定理想信念是内蒙古精神的核心,是内蒙古精神深入人心的根源所在。当前社会风气和思想观念存在着多样性,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在改革发展稳定中面临着许多方面的考验,特别是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我们的党、我们的事业都面临着新的考验。我国的历史教训、我党的经验教训都告诉我们越是在发展的紧迫时期、面临考验的关键时刻,越要坚定理想信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大家一样,要有“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蒙古马精神,要继续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始终保持吃苦耐劳、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百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保持推动改革发展的旺盛精力,做到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设团结繁荣稳定的祖国北疆。

(篇四) 7月15日至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扎赉特旗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倍感振奋,深受鼓舞,纷纷表示,一定要按照总书记的指示,对标对表抓落实,认真贯彻党中央的各项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蒙古马精神,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把祖国北部边疆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依靠黑木耳等产业,扎赉特旗阿尔本格勒镇在脱贫攻坚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年,该镇投资242万元补助464户贫困户,1198人口种植黑木耳150万棒。辐射带动了全镇600户农牧户种植黑木耳,种植黑木耳贫困人口人均增加收入2800元。带动1200人参与黑木耳生产,增加了300万元的劳动收入。如今,当地的黑木耳产业不仅吸纳贫困户就业,还吸引了外出打工人员返乡创业,成为贫困群众发家致富的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阿尔本格勒镇党委书记史连福说:“我们要认真学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要重点攻克‘三保障’面临的难题,把黑木耳扶贫产业做大做强,把我们的木耳卖到全国各地去,让群众赚到更多的钱,更快地迈向小康生活。同时,要切实加强驻村干部的管理,持续抓好群众思想教育,进一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要建强农村基层党支部,提升乡镇和村为农民和农业服务能力。扎赉特旗好力保镇作为连续三届获得国家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党委。镇党委书记谷春林表示,要把总书记的谆谆勉励、殷殷嘱托,转化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用更高的视野、更宽的胸怀、更高的标准,抓好基层党建工作,按照“项目化、清单制”要求,打好基层组织建设“组合拳”。

“习近平强调,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守好这方碧绿、这片蔚蓝、这份纯净,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世世代代干下去,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这为扎赉特旗林业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扎赉特旗林业和草原局局长李雪山说。他表示,扎赉特旗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认真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面提升林业建设发展水平,更好地进行生态建设,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入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生态湿地补水等重点生态工程,全面提升林草建设水平,加大林草案件排查和办结力度,加快森林小镇和森林村庄建设,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给我们指明了工作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让我们看清了出路,动力倍增。”扎赉特旗农牧和科学技术局局长刘立军表示,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到补短板上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阿拉达尔吐苏木乌兰毛都嘎查驻村第一书记唐子建备受鼓舞,心里格外温暖,“一定撸起袖子加油干,不辜负总书记的关心厚爱!” 习近平指出,乌兰牧骑很接地气,群众喜闻乐见,永远不会过时。新时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积极支持和推广直接为基层老百姓服务的文艺活动。“扎赉特旗乌兰牧骑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乌兰牧骑事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下一步将继续深入14个苏木乡镇场开展‘草原文化天天演’惠民演出,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扎赉特旗乌兰牧骑队长包俊杰说。

(篇五) 蔚蓝的天空低垂,矮矮的碧草绵延,或大或小的水坑星星点缀,两株旱柳漠然耸立,一群骏马从远方而来,哒哒的马蹄声和低低的嘶鸣声交融,演绎绝美的生命篇章。

蒙古马是世界古老马种之一,虽体形矮小,但在风霜雪雨的大草原上,它不畏艰辛、纵横驰骋、屡建奇功。习近平总书记曾用形象比喻勉励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蒙古马虽然没有国外名马那样的高大个头,但生命力强、耐力强、体魄健壮。我们干事创业就要像蒙古马那样,有一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和蒙古马一同成长起来的草原儿女,身上闪耀着蒙古马最宝贵的精神——吃苦耐劳、一往无前! 自强不息的内蒙古人民不断创造着奇迹。据全国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内蒙古森林面积达到3.73亿亩,居全国第一,森林覆盖率达21.03%。锡林郭勒、呼伦贝尔、科尔沁、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和乌拉特几大草原,使内蒙古大草原的自然区域占到了全国草场面积的35%以上,是全国最为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从满眼黄沙的不毛之地到郁郁葱葱的绿色屏障,绝非一蹴而就。发扬蒙古马精神,草原儿女为建设绿色生态家园做出的不懈努力、形成的草原智慧,成了新时代对蒙古马精神的最好诠释。

吃苦耐劳的蒙古马精神:
“咱们苦点,下一辈就不会再受风沙苦了!” “我们是专业队的年轻人,有一颗为革命火热的心,响应号召,不怕沙大,不惧日晒,为人民求幸福奉献青春……”熟悉的歌词一下把曾经的和林格尔县治沙队队员**的记忆拉回到1982年的那个夏天,从那时起,他开始了长达18年的治沙之路。

白二爷沙坝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南部,属黄河中游东侧向西北黄土高原过渡的丘陵沙区。八十年代前,该区是和林格尔县境内风沙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植被盖度不足15%。1982年,为了治理好条件最差、环境最恶劣的白二爷沙坝,和林格尔县委、县政府抓住国家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大好机遇,组建了120人的专业治沙队。

“白二爷沙坝的环境非常恶劣,没有人愿意来,所以我们那时候都是抓阄选出来的。”抓阄,就是谁抓到谁就上山种树。在白二爷沙坝治沙是真的辛苦。有一次工地没水了,他们几乎找遍了附近水源地,才找到一个水沟,但水沟里的水在烈日下发出阵阵恶臭,根本没法喝。如果没有水,烈日炎炎,大家没法继续干活。当时,治沙队想了许多办法,都无济于事。“我当时就想,可不可以将水过滤一下?我记得课堂上讲过相关的知识。”他找来队员,挖一些干净的细沙,用沙子过滤水沟里的臭水。几个小时后,过滤后的水已经没有臭味,“我当时还尝了一下,还可以,没有异味。” 面对艰苦的环境,治沙似乎永无尽头,有人开始动摇了。**想起老母亲曾经对自己说过的话,“因为风沙,我们一天好日子都没有过上,净被它们给欺负了,你们以后的日子咋过呀?如果能治理,你一定要坚持下去。”为了免除**的后顾之忧,**的二哥还主动承担起他家的各种家务农事。**暗下决心,一定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将沙治到底!为了稳定军心,增强团队凝聚力,**创作了这首治沙队队歌。

在白二爷沙坝的治理过程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女子治沙分队。这个由56人组成的女子治沙分队,年龄最大的26岁,最小的16岁。她们大都是家庭中的剩余劳力,有的是初高中毕业返乡的知识青年。1982年起,这支专业队在沙漠里共种树种草12万亩,其中女分队就完成近4万亩。1984年,这支女分队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集体”荣誉称号。女子治沙分队犹如在沙漠中绽放的铿锵玫瑰,用青春与汗水浇灌着每一棵树苗。从她们身上,更能感受到当年治沙植树造林的种种不易。

“拓荒女英雄”,这是当时人们送给马玉英的一个称号。今年53岁的马玉英曾是治沙队女子分队队长,她说:“现在再回想当年治沙经历,深感不易,但却有满满的自豪感。”马玉英进治沙队时,吃住全是问题。“吃的是从家里带的米,晚上住在附近当地人家里。当时人多房少,晚上睡觉翻身时得一排人喊着号子一起翻。每天起早贪黑种树,带的干粮到中午吃的时候,外围一圈因为沙子太热而焦了,中间部分又已经酸了,饭里搀着沙子,时不时还有蚂蚁爬出来。每到晚上,我都特别想家、想放弃,但是看着身边的姐妹都坚持下来,自己也不想落后!”睡不着的夜里,她和姐妹们互相鼓励:“咱们苦点,下一辈人就不再会受风沙苦了!” 马玉英曾经治沙的地方已满是绿树。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增强摄 就这样,治沙队员吃苦耐劳、披星戴月,将昔日黄沙漫漫、寸草不生的12万亩“魔鬼大三角”白二爷沙坝变成了一望无垠的绿洲。截至**年,白二爷沙坝的8.5万亩流动、半流动沙丘和3.5万亩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治理,造林种草保存面积达12万亩,植被盖度提高到75%以上。和林格尔县造林绿化总面积达到220万亩,其中森林面积达到180万亩!和林格尔县**年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评为“全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先进集体”。

过去荒无人烟的沙区,现有40多户当年的治沙队员在此安家落户,扎根和坚守在白二爷沙坝,他们用吃苦耐劳的蒙古马精神,守护那抹绿色。坚守和传承,是他们热爱这片土地最真切的方式。

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
每个草原儿女都能是愚公 一跨进乌审旗,车窗四周是错落有致的羊柴,如果不细细查看,根本看不出来这里曾是被称为“死亡之地”的毛乌素大沙漠。这里是宝日勒岱的家乡,曾经因为恶劣的环境使得外人不敢靠近,只有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在命运未卜的日子里苦熬。当年全公社1600平方公里的总面积中,流动沙丘占54%,死亡泡子、硬沙梁等占10%,可利用草场只占三分之一左右,还一直受醉马草的侵害。

醉马草是一种“毒草”,越是天旱,醉马草长得越旺。1957年大旱,它像疯了一样生长,开着兰花铺满草场,这一年被醉马草毒死的牲畜占总头数达11%,有些牧民家的牲畜都死光了。1958年,乌审旗人搞草原建设,号召铲除醉马草。宝日勒岱第一个响应,带领青年突击队开始干。但当时好多牧民都是第一次拿起锄头,对这种劳动方式很不习惯,干了不久,就腰酸背痛,中午休息时,睡倒一片。流言悄悄传开:“醉马草就是不能除,现在不说是牲畜,就连人也开始中毒,老天爷要开始惩罚了。”当时牧民认为:醉马草是老天爷种下的,是“阿尔善”草(圣草),谁动就要大难临头。

宝日勒岱从小跟着母亲磕头祈拜老天爷保佑牲畜平安,但每年只能看着牲畜被醉马草毒死。宝日勒岱决定带头破除迷信。白天,宝日勒岱把锄下来的醉马草晒干,晚上把它点燃。借着火光,宝日勒岱指着锄过毒草的地方说:“看,才锄了两天,就清理出来这么一大片草场。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做愚公,哪里还有这些毒草?” 有次大家正在工作时,突然下起了雨,沙梁上没有躲雨的地方就只能被雨淋着。这时,有人看到沙丘上有人依旧在工作。宝日勒岱接着说:“愚公不是纸糊的,还怕雨浇?”就这样,大家参与锄毒草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盛夏时节,沙漠草场热得像蒸笼一样,头上骄阳似火,脚下黄沙烫人,队员每前进一步都很艰难。尽管如此,队员们还是坚持跟着宝日勒岱早起晚归锄毒草。

终于经过大家的艰辛努力,毒草顺利清除! “墙上这些关于宝日勒岱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两位老者专门到牧区大寨博物馆重温“女愚公”宝日勒岱的故事。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增强摄 现在乌审旗有水浇地65万亩,基本草原1060万亩,森林资源面积570万亩,林地面积896万亩,植被覆盖率达80%,森林覆盖率达32.9%!牧民吉日嘎拉图说:“我一直记得宝日勒岱奶奶的一句话:一大片沙漠,只要有一个幼苗,它就会慢慢征服整个沙漠!一个苗的力量就有这么大,而我现在正在做这件事!” 一往无前,草原儿女就是有这样的志气和坚韧! 如今的乌审旗。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瑞玲 摄 也曾满天黄沙,也曾生活困苦,如今变化已天翻地覆。从荒山秃岭到茫茫林海,这里不仅洒下了**、马玉英、宝日勒岱们祖祖辈辈奋力拼搏的汗水,也凝结着他们呕心沥血坚持的绿色发展的理念。内蒙古草原是我国北方的绿色屏障,没有它的保护,整个华北平原都会遭受沙尘暴的袭击。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草原儿女用自己的切身行动发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守护这片土地,守护家园绿色,才以涓滴之力,把内蒙古建设成为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今天,现代化的内蒙古自治区扮靓了祖国北疆的同时,还承载着内蒙古各族同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美丽与发展共赢,这片土地正焕发出崭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