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机关队伍建设问题现状及建议 政府审计现状

无忧文档网    时间: 2020-02-18 08:53:02     阅读:
人才是加快推进审计工作转型的关键,审计事业的发展根本要靠审计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国家审计署《2008年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则》指出: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审计人员依法审计能力和审计工作水平为核心,着力打造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廉洁自律,文明和谐的审计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认清县级审计队伍建设现状,如何解决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审计人员整体素质,构建适应审计转型要求的审计队伍,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是当今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存在问题
    (一)审计力量严重不足。我国审计机关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审计任务越来越繁重,不仅经济总量的扩张大大增加了审计的工作量,经济体制转型时间的种种复杂因素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而且经济责任审计的广泛开展又加重了审计机关的工作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县级审计机关的力量没有与审计工作任务同步增加。如我县审计机关现在编人员20人,除去局班子成员4人,非领导成员4人,行政后勤人员3人,外出招商1人,真正在审计一线的只有8人。每年在完成审计署、省审计厅及当地人大、党政部门交办的繁重审计任务的同时,还要完成上级和县委、县政府有关部门对审计局其他各项任务的考核工作。审计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和审计人员的身体健康。
    (二)审计队伍结构不合理。一是专业结构较为单一。长期以来,在人们的思维定势中审计工作以财务、会计等专业知识为基础,因此,县级审计机关工作人员大多是财会专业出身。但随着审计领域的不断拓展,审计职能从监督为重向以监督与服务并举转变,审计工作还涉及到宏观经济,管理、法律、工程、环境保护、计算机等各相关专业。目前,县级审计队伍专业现状与审计工作发展的现实需求有较大差距,如我县审计局现有审计干部、职工20人,其中会计专业9人占45%,审计专业2人占10%,而没有计算机、工程专业学校毕业人员,这与现代审计的要求极不适应,特别是在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下,计算机审计成为一种必然,干部队伍专业结构的单一,复合型人才的匮乏,不利于审计创新与转型工作的不好又快发展。二是年龄结构的断层。现代审计是一项年轻的事业,但令人忧虑的是,县级审计队伍年龄结构断层现象已十分明显。一方面,目前,县级审计人员相当一部分是审计机关组建初期进来的,审计龄一般都在15年以上,年龄大多45岁以上。一个人长时间在一个部门工作,往往习惯于传统工作方式方法,凭老经验办事,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比较慢,缺乏开拓进取意识,更加缺乏现代审计的应用技术。另一方面,我局近10年来,因受地方行政总编制的限制,未能输入“新鲜血液”,增加审计专业人员造成了审计队伍青黄不接的局面。
    (三)审计工学矛盾突出。长期以来,县级审计人员忙于审计完成任务、疲于奔命的现象非常突出,无法从根本上保证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况且,由于任务重、时间紧,审计人员经常外出审计,审计机关也难以很好地协调好工作和培训的关系,工学矛盾的怪圈始终末被有效打破,影响了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几点建议
    (一)积极探索现代审计人才管理机制,按照“审计是国家经济社会的免疫系统”的要求,在人员编制不在审计部门手里情况下,要立足县级队伍建设现状,重新审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积极探索现代的管理机制,向管理要资源,向管理要效益。一是县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审计监督工作的性质,任务和特殊性考虑,适当增加县级审计机关的行政编制或县财政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保证编制缺额即可及时补充审计一线专业人员,以改善审计机关人员结构、强化审计监督工作为出发点。二是建立完善审计人员绩效考核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和实施科学合理的审计工作绩效评估制度,采取定期考核和日常考核、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客观公正地评价审计人员的工作绩效,重点突出工作质量、审计成果、信息宣传、先进审计技术方法的运用及相应的审计成本。对审计绩效突出的给予政治物质上的奖励;
对工作拖拉散慢、得过且过、业绩平平的给予告诫,扣除考核奖,调离原岗位,免职等处理。绩效考核制度的实行,可以有效地解决角色错位,无人负责,管理松懈甚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为加强审计队伍的管理、发现、培养、选拔优秀人才提供可靠的依据。三是建立审计创新制度。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安排各方面的工作,使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协调。审计管理创新与审计业务创新相促进,审计内容创新与审计方法创新相配套,审计与审计调查相配合,真实、合法性审计与效益审计相辉映。要善于抓住一定时期影响审计工作发展的关键问题,通过研讨会、审计座谈会,下达审计科研任务等各种形式,重点突破、营造审计人员创新的氛围。
    (二)加大审计教育培训力度。县级审计机关应当制定和推行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刚性学习制度,让大家切实感到不学习就有可能失去审计的资格。在日常中要舍得把重要岗位,关键岗位的审计人员腾出时间来进行脱产型的“洗脑”、“换脑”式培训,调整知识结构。同时,上级审计机关要注重加强对县级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重点是计算机审计应用,基建投资审计、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领域组织县级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优化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培养审计工作的中坚力量,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从而使审计监督的效果更加明显,影响不断扩大,审计方法和审计技术不断创新,促进审计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三)增强审计人员自身“免疫力”。审计人员自身免疫系统是否健康,是决定审计免疫机理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当前,要紧密结合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增强审计人员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要确立基层审计机关的核心价值观,引导激励审计人员加强世界观的改造,牢固树立民本审计的思想,不断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促进审计人员严格按照法定的审计程序和规范开展工作,真正把审计队伍打造成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廉政自律,文明和谐的团队,加快推进审计的创新与转型,更好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